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如何教養孩子的品德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22:34:59
如何教養孩子的品德
如何教養孩子的品德
一.明确行善动机
这一点父母本人首先要清楚,这样在教养孩子品德时才能有个正确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行善呢?是因为作恶会受到法规的责罚还是迷信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经常可以听到父母在试图制止或教训孩子的不轨行为时这样说“你再打人警察叔叔就来了”“说谎的孩子被狼吃”“不干好事会受到老天报应的”.尽管孩子会因为害怕这些可怖的后果而端正自己的品行,但她的内心始终不会明白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的是,每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都是值得看重的.爱自己,更要爱他人.不管这个人落在你后面,走在你前面,还是和你并肩; 不管这个人可憎,可爱,还是可怜.“这样做不会使自己受污损,反而可以使自己活出和谐的生命”(p43)当孩子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强行夺来时,让她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会不会懊恼和难过;当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时,虽绝对不应强迫其分享,但也要让她想象一下如果别人拿来玩具和她一起玩她是不是会很开心.
二.坚持品德标准
丫丫的好朋友小叶子三岁了,和她姐姐相差17岁,是个在妈妈肚子里才24周就提前降生的早产儿,头三个月都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甚至一度生命垂危.正因为天生体质太弱,中年幸得老二的父母在对她无比怜惜的同时,也对其行为较为放纵,在他们家谁要敢把小叶子惹哭了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虽然可以理解,但品德教养的标准是不应该因孩子的任何特质而有所改变.无论孩子是男是女,是小是大,气质如何,个性怎样,健康与否,都不应成为其在品德上犯错的借口.
例如,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或不回应他人的招呼,父母不应仅仅以“她不喜欢说话”而一笑而过;性格外向的孩子虽然在打招呼上不存在问题,但可能会因为话太多而冒犯别人,父母同样也不应以 “她就是喜欢说话”而草草了之.父母要将孩子提升到品德标准上,而不是将品德标准降低到孩子的高度.父母当然应该去认识了解尊重欣赏孩子的特别之处,但这样做不是为了为其开脱品德上的过失,而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教养其品德.
昨天,一个日本妈妈带来了自制的寿司给大家吃,丫丫迫不及待地把一整个儿一古脑儿塞到了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过了一会儿,她把装寿司的容器挪到自己面前,我以为她想再拿一个,没想到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满嘴嚼不烂的海苔吐了回去,还自言自语道:“皮,皮”.天啊,我情何以堪,简直就是颜面扫地.我无比尴尬地对那个日本妈妈笑笑说:“她不喜欢吃海苔”,然后强压声音和怒火地把丫丫教训了一番.现在想想,我那句“她不喜欢吃海苔”分明就是在替丫丫强词夺理,她听到后没准儿会认为不喜欢吃就有理由吐回去了.
三.力争言传身教
父母在孩子品德教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够替代的.父母不仅要明确行善动机并将品德标准融于内心,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用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其实如果真能做到以身作则,很多时候比费上千万句口舌去教养孩子的品德要有效得多.记得妈妈说,小时候她姥姥还活着时,虽然父母从来也无暇对子女说过要孝顺,但是子女们耳濡目染的是父母如何悉心照料姥姥的,他们现在也都是一个比一个地孝.因此,当孩子还处于拥有强烈模仿愿望的阶段时更要充分把握时机,等到她青春期叛逆时再妄想在其面前表率一下的话没准儿就大势已去了.我对丫丫的某些品德上的管教其实我自己也不是总能做到,最典型的就是我让她不要随便对人发脾气而我却动不动对她怒吼,确实很惭愧.改,一定要改!
四.把握教导时机
丫丫和小朋友争抢时习惯性地张嘴就咬,紫红色的牙印在人家白嫩的皮肤上好几天都褪不去.虽然人家妈妈嘴上大度地表示无所谓,但心里一定很心疼.这让我很是恼火,可是大庭广众下对她发脾气太有失我的水准,如果把她惹哭了我更是下不来台,结果我也就只能义正词严地告诉她不能咬人而已.可她根本听不进去,不作任何回应,没有任何不安和歉意,要么愣愣地甚至幸灾乐祸地盯着人家号啕大哭,要么头发一甩就跑到别处自顾自玩去了.看来正如书中所说的,在发生冲突时才纠正孩子的品性效果的确较差,所以要尽量避免.而且,发生冲突时教训孩子往往只会气愤地告诉她不能怎样,而忽视了告诉她应该怎样.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面对父母的指责,她通常还会为自己刚才的过失狡辩,最终则导致品德教育以父子/母子间的一场更加激烈的冲突而告终.
因此,教养孩子的品德最好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心平气和、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进行,这样不仅孩子乐于洗耳恭听,父母也会自然而然地告诉她不去做什么和该去做什么了.只说一遍显然也是不够的,可以以不同方式重复多遍.说实话,在平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的情况下就对丫丫进行品德教育对于我这么个惜字如金懒得废话的人来说真的挺难,但这个能够帮助自己改掉沉闷作风的天赐良机我不能也不该错过.下次在丫丫兴冲冲准备出门和小朋友去玩时,我要争取一边帮她穿衣戴帽一边提前给她打打预防针:“丫丫,不要抢人家的玩具,问问人家可不可以一起玩,人家要是不愿意就等他不玩了你再去玩”“丫丫,人家要是抢你的玩具,不要咬他打他,如果你不想玩了就给他玩,如果还想玩的话,要么和他一起玩,要么跟他说你玩过了再给他玩,还可以给他另一个玩具玩”“丫丫.”(碎嘴的女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五.做出合理解释
仅仅告诉孩子该怎样做也是不够的,还要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不但孩子能更好地接受,而且有助于她在实施正确行为的同时将正确行为背后的思想也深植于心.不仅要告诉三岁以上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也要如此.看似傻傻的她只是还不太会表达而已,她所能够明白的事理也许会超乎父母的想象.
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她能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从内在原则而非建立在原则之上的具体行为出发,从而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到灵活变通.有这样一个例子,当一个小女孩被问到如果她坐在已经没有空位的公车上看到一个老人上车该怎么办时,对于这样一个一般孩子张口就答的让座问题她竟然沉思了片刻后才说:“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公车上写着‘儿童在车辆行驶中必须坐好不得站立’的话,我会挪到座位一边,叫那个老人过来和我坐一起.如果公车上没有这样的标语,我当然会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人”.看来这个孩子平时学到的不仅仅是要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个具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她理解这样做所遵循的内在原则,那就是我们要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只是个外在形式,当让座和其他规定发生冲突时就不必拘泥于一定要让,分享座位何尝不是也在帮助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