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纳西族的风土人情5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21:46:17
纳西族的风土人情50字左右,
纳西族的风土人情50字左右,
呵呵,虽然是50字但是我找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资料给你哦,可以慢慢选择
丽江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6.5%,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在纳西族悠久的 历史进程中,曾经脖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发展不太平衡.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以木板覆顶.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结亲.男女一般二十岁左右结婚,早婚现象较少.旧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盛行姑舅表俦婚配习俗.结婚一般要经过订亲、请酒、举办婚礼等程序.订亲,纳西语“日蚌”,意为送酒,男孩长到五六岁,父母便托媒人带一壶酒到适合的女方家为儿子说亲,双方父母同意后,待女孩长到十岁左右便择吉日订婚.之后男方家要向妇家行“小酒”、“大酒”等礼,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节都要到女方家送礼.结婚仪式有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松毛,扎迎亲牌坊.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入,接亲者即撤“开门钱”.新娘边祭祖先、告别父母亲友,边哭泣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新娘进夫家大门时,必须跨过门槛下右的马鞍,以此表示成为男家的成员了.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