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英法美日思过历史发展列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5 22:11:05
英法美日思过历史发展列表
英法美日思过历史发展列表
解题思路: 老师为你提供了一套西方历史复习内容。希望你够认真去复习。中考成功!
解题过程:
老师为你提供了一套西方历史复习内容。希望你够认真去复习。中考成功!
最终答案: 六 大 国 整 理英法美德日俄历史整理 ♠ 英国 1、中世纪的英国 采邑改革 8世纪上半叶 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1265年)—君主专制(15世纪下半期) 【事件】君主专制形成 15世纪下半叶 【背景】民族国家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支持,推动了英法整体的转变 【影响】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2、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16世纪 16世纪以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欧洲经济重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 3、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年 【原因/背景】 【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詹姆士一世及继任的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经济】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根本原因】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开始标志】1640年召开“长期议会” 【进程】 : 1642—1648年,两次内战 : 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 同年,议会决定废除上院和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 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 :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 【影响】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4、启蒙运动 【时间】17世纪 【背景】 u 文艺复兴以来,西欧的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到17世纪,自然科学已在众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u 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确立,近代社会政治学说的诞生 u 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代表人物】 霍布斯: 霍布斯在政治学说上承认人的自然权利,批判君权神授理论,同时又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他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权力不可分割,不可剥夺。人民对统治者应该无条件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如果反对他,就等于反对自己。霍布斯的理论在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是英国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的反映。 约翰·洛克: 【著作】《政府论》、《人类理智论》 【主张】 ð 分权学说 国家权力主要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由民选的议会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从属于立法权,由君主行使。君主服从法律,但对议会有一定制约 ð 人民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影响】首创政治分权学说,为英国“光荣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论证,并提出了一系列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原则的理论观点 5、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条件】 【物质条件】 : 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在剥夺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引发了农业的革命性变化。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大批农民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自由劳动力 : 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冶铁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和丰富的新能源 : 海外殖民活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提供了能源、资金和原料等条件。英国是最早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西欧国家之一,排挤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从殖民地获取的资源和利润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市场需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政治条件】 : 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内政局保持了长期稳定 : 英国政府重视商业利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 通过立法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 : 最早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制度 【技术条件】 17世纪的英国已经是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在实验科学和机械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产业分工、技术进步、熟练工人培养等方面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程】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步推进到新能源、新材料和交通运输技术 【开始标志】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 1782年,詹姆斯·瓦特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技术发明,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 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钢铁炼造工艺的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 : 19世纪后,随着蒸汽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影响】 Ø 圈地运动、海外扩张、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使19世纪中叶的英国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 Ø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Ø 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Ø 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不断扩大 Ø 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大机器生产发展,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Ø 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带动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Ø 形成了现代工厂制度,其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Ø 产生血汗工厂,由此开始社会立法 Ø 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Ø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德、美等欧美国家也开始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Ø 造成世界格局的变化,形成了欧洲和北美控制下的殖民体系 6、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活动及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背景】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欧洲列强支配下的国际格局不是一个稳定的世界体系。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欧洲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德国迅速崛起,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对老牌殖民强国英国形成了巨大冲击 【军事集团】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1879)、意大利(1882) 协约国:英国&法国(1904)、俄国(1907)(法俄1892)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背景】1919年1月—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大会,史称“巴黎和会”,美国、英国、法国主导了和会进程 【主张】英国首相劳和·乔治坚守传统的英国外交思想,在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同时,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 会后,与法国共同操纵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背景】亚太地区,英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在美国的提议下,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商讨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 【条约】 ² 《四国条约》 ² 《五国海军协定》 ² 《九国公约》 【战后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屠杀之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 ³ 它承认了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 ³ 它所奠定的国际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 ³ 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并且缺乏有效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³ 它无视殖民地人民的要求,继续维护殖民体系,并对苏俄采取排斥的态度; ³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8、一战后的英国 经过一战,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英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自治领与宗主国组成英联邦。 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正式形成。 9、英、法绥靖政策(忽略) 【目的】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试图借助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时间】1938年 【内容】英、法默许德、奥合并,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为这样便能保住“五十年的和平” 【后果】 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到来; 加深了苏联同英、法之间的猜疑和分歧,给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统一战线的形成带来困难 10、英国的衰落 l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西方主要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美德赶超了英国; ● 经过一战,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综合国力下降。英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l 二战后,英国遭到进一步削弱,沦为世界二流国家;形成美国和苏联主导的两极格局;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英国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事件】加入欧盟 ♠ 法国 1、中世纪的法国 采邑改革 【时间】8世纪上半叶 【内容】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 【影响】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采邑改革后形成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民族国家形成后君主专制 2、启蒙运动 【背景】文艺复兴以来,西欧的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到17世纪,自然科学已在众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确立,近代社会政治学说的诞生;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主要主张】高举理性大气,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宣扬自由和平等,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洛克】分权学说;人民主权说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 主张: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宗教宽容,认为宗教自由是所有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开明专制,政教分离 倡导实行言论、出版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核心:法律的精神 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主张:倡导天赋人类平等、自由的权利 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主张人民主权 人民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权 3、法国大革命 【背景】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启蒙思想为革命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导火索】三级会议的召开 【时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实施君主立宪政体 【影响】历经26年的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拿破仑帝国 【时间】1799起,拿破仑时代;1804年,建帝国 【政策】建立中央集权制,直接任命全国各省省长,鼓励竞争和使用机器生产,创办法兰西银行,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对外战争】法国多次击败反法联军,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 【影响】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在占领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但也有侵略扩张和在欧洲建立霸权的一面 4、法国的现代化进程 条件: ♪ 18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引进新技术,建立起现代纺织业、冶金业等工业部门;海外贸易和扩张活动也为法国发展大工业积累了巨额的资金; ♪ 思想启蒙运动和1789年的大革命扫荡了法国传统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法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875年宪法颁布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法国最终建立; 进程 ♪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许多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纺织、冶金、化学等工业部门的产量成倍增长; ♪ 1815年后,法国政局趋于平稳,工业革命进入大发展时期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工业化进入完成阶段,建立起以机器生产为主导的现代工业; ♪ 1870年,法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农业产值,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5、一战、二战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6、欧洲一体化 【煤钢联营】 【背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中,渴望再次崛起的西欧不得不寻求联合之路,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 【关键】法德和解 【进程】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欧洲煤炭联营条约》(《巴黎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作用】促进了法德和解,保证煤、钢资源不再用于军国主义目的,为西欧的政治与经济实现进一步融合做好了准备 【欧共体】 【条件】煤钢共同体成功后 【进程】1957年3月,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成立】1967年7月,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作用】有助于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1968年,建成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取消所有内部关税,对外统一关税率; 同年,达成共同农业政策,组建农业共同市场; 1973年起,欧共体扩大; 1986年,达到12个成员国 【成果】实现了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 【最高目标】政治一体化 【欧盟】 【进程】 1991年,12个成员国在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签署《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各成员国同意把一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欧盟,执行共同的经济、外交和防务政策 1993年,条约批准,欧盟正式成立,拥有27个成员国 【欧元启用】 【进程】 1995年,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欧元”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 1998年,11个欧盟成员国成为首批欧元国; 同年,在法兰克福设立欧洲中央银行;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 【西欧一体化的意义】 欧盟与欧元的诞生标志着西欧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它促进了整个欧洲的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强了欧洲人的“欧洲公民”意识,并在整体上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为其他区域的经济联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并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 美国 1、独立战争 【背景】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后,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殖民地人民民主意识较浓厚 【导火索】1773年12月16日晚,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的枪声 【进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杰弗逊等人起草的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1783年,美、英代表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影响】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2、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 【标志】1878年5月—9月,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内容】中央与地方分权,各州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Ø 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利; Ø 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Ø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Ø 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利,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 【意义】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4、南北战争 【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在市场、关税、西部土地处理、奴隶制度存废问题上矛盾尖锐 【开始】1861年,南部擅自宣布脱离联邦,挑起内战 【进程】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 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战役胜利 1865年,联邦政府获胜,南北战争结束 【影响】消除了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了美利坚民族的统一;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壮大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5、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19世纪70年代 【条件】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政局相对稳定; 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近一步创业的资本; 科学理论的突破和技术发明、创新,科学理论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核心】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成就】19世纪60—70年代,发电机诞生; 19世纪末,电力时代到来; 19世纪下半叶,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钢材逐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 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化工技术进步,化学工业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6、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直接推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于一体的巨型企业; 资本集中程度不断提高,通过企业合并、联合,形成了垄断资本; 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出现垄断 【影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表现;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6、凡——华体系 【事件】国际联盟成立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作为建立“世界进入和平的纲领” 【时间】1920年1月 【主要机构】国联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 【主要使命】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 【结果】自身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无法有效维护和平,30年代后期名存实亡 【事件】华盛顿体系 【背景】亚太地区,英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在美国的提议下,1921年11月—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商讨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 【条约】 ² 《四国条约》美、英、法、日 ² 《五国海军协定》美、英、日、法、意 ² 《九国公约》 ² 《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 ² 7、世界经济危机 【时间】1929—1933年 【特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下降幅度大,危机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 【影响】危机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明显,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降低;大规模的社会混乱也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对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也随之蔓延;它是动摇了一战之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世界进入了一个剧烈动荡的危局中。 8、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1941年 【主要手段】国家干预和调控 【国家调控经济】 整顿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张,淘汰小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提高货币流通率,增强资金流通,放弃金本位制,宣布美元贬值; 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 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 【社会保障措施】 颁布《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废及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 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 【影响】Recovery、Relief、Reform 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 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9、二战与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进程】 ’ 法国战败后,英美两国随即确立共同军事和政治战略,结成了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 ’ 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 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 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 ’ 10月初,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美、英两国扩大对苏联援助; ’ 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0、雅尔塔体系 【背景】二战后,美、英、苏等国围绕战争进程与战后世界安排问题展开了协商和争论 【时间】11945年2月 【参与国】美、英、苏 【内容】 欧洲领土变动;成立联合国;远东事务安排; 确立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 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美、英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要求波兰领土西移,满足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势力划分要求 【定义】雅尔塔会议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通常把该时期大国围绕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所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称为“雅尔塔体制” 【评价】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实行共处与合作,但是它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承认并划分大国的势力范围,为满足大国的利益而损害了相关国家的权益 【事件】联合国成立 【进程】 1942年, 1943年,美、英、苏、中四国共同宣布,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4年,四国在敦巴顿会议上,初步拟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以及会员国资格等条文,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联合国制宪会议 1945年6月25日,通过《联合国宪章》 1945年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 【宗旨】和平、友好、合作、协调 【总部】美国纽约 【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 【职能】重大的政治问题由大会和安理会讨论 【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 【背景】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大危机的教训。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取得国际金融主导权。英国经济遭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 【内容】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制定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 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了“黄金—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制度 【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1947年)【影响】 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事件】美苏冷战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经过战争的洗礼,军事力量与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双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在共同的敌人消除后,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冲突取代了展示的友好与合作 【内容】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使馆临时代办凯南提出遏制苏联的政策 同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呼吁西方国家联合起来,遏制苏联与共产主义的挑战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表现】 资本主义阵营: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1949年,协12国外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50年,美国与拉美和亚太国家缔结了一系列集团性军事条约,建成了跨越欧亚的集体防务体系; 社会主义阵营: 1947年,苏联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向东欧国家提供经济援助; 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1955年,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结果】两大阵营形成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阵营VS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事件】美苏争霸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凭借优势力量推行对苏遏制政策,打压苏联 【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星球大战计划】 ♠ 俄国 【事件】彼得一世改革 【目的】改变俄国经济、社会的落后状态 【开始】1689年,效法西欧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作用】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强化了沙俄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度 【事件】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背景】没落腐朽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农奴制的弊端暴露无遗; 农奴的不断斗争 启蒙思想的传播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利益和沙皇专制统治 【内容】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可以自由经营工商业,订立契约,拥有动产、不动产和独立处理个人以及家庭事务; 地主不得任意买卖、处罚农民;农民缴纳赎金后,可获得一块份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事件】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十月革命】 【背景】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对民众最关心的和平与土地等根本问题置若罔闻。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时间】1917年11月7日,停泊在彼得格勒涅瓦河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信号,工人武装攻击并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标志】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 【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进程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件】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冲击了苏联体制中高度集权的弊端,却没有及时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替代机制 【进程】 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件,”成立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接管国家全部权力;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告终 ♠ 德国 【事件】宗教改革 【背景】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罗马天主教会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新型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 【性质】宗教改革是西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 【意义】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事件】德国统一 【背景】 ² 19世纪上半叶,拿破仑统率的法国军队摧毁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推动了德意志民族的觉醒; ² 1848年“三月革命”后,以普鲁士为首的各邦国相相继采取君主立宪政体,进一步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² 随着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德意志民族统一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统一道路,通过王朝战争,取得民族统一 【进程】1864—1870年,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发动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影响】结束了中世纪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历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德国的资本主义因获得了统一的国内市场而迅猛发展;保留了君主政体,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事件】德国的现代化 ² 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统一后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 ² 一战前夕,已成为欧洲第一号工业强国,先后赶上法国、英国; 【影响】国家统一和工业化使德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各个行业;伴随着工业化,城市人口剧增;由于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中,使德国资本主义具有很强的扩张性 【事件】科学社会主义 【背景】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展开,拥有阶级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诞生】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事件】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 【背景】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 世界经济萧条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严重分化 【时间】1933年初 【核心】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 【具体内容】 政治上,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 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 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 军事上,1936年启动“四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德国经济进入战时轨道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时间】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二战在欧洲爆发 【事件】第一次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 【背景】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 【内容】1948年春,在西占区推行币制改革,旨在分裂德国;苏联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对西柏林实施全面封锁,形成“第一次柏林危机” 【结束】1949年5月结束封锁;德国分裂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事件】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8年,赫鲁晓夫让步,东、西柏林之间竖起柏林墙,阻止民主德国的居民进入联邦德国; 【事件】德国统一 【条件】 1989年下半年,民主德国出现了动荡局势,执政的统一社会党无法控制局面;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公布关于实现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 苏联的不干预态度推动了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进程 【实现】1990年10月3日 【影响】德国的分裂是雅尔塔体制的结果,德国的统一则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以苏联为中心的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相继于1991年6—7月解散。但北约仍然保持,而且在日后不断东扩 【事件】欧洲一体化 ♠ 日本 【事件】明治维新 【背景】 ² 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面对民族危机; ²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19世纪中期,日本不断发生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 ² 1868年1月,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幕府制度,实行“王政复古”,建立新政府; 【内容】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知,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维新政策和措施 ü “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各地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在政治上重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ü 1885年,实行内阁制; ü 1889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召开了议会,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ü 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权,并使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ü 废除士、农、工、商身份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ü 撤除关卡、行会,允许人民自由择业,同时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ü 向欧美国家积极派遣留学生或考察团,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欧美科技,推行教育改革,大办现代教育,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制,通过政府扶持的形式兴办高等教育; ü 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ü 从西方引进武器、兴办军工厂、聘请西方教官,实行征兵制度,组建常备军,取消务实的从军特权,加强军事力量,宣扬武士道精神,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影响】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脱亚入欧”的目标,废除了幕府时期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未能完全确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部手中,把军事工业放在发展的首位,为后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伏笔。 【对中国的侵略】 【事件】甲午战争 【时间】1894年—1895年 【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马关条约】 【内容】 u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u 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 u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u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受内地税 【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话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事件】3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建立法西斯专政 【背景】 ² 一战后,民间和军方都出现了法西斯思潮; ² 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到日本; ² 日本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建立过程】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军方法西斯力量增强的表现; 1936年二二六事变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 【事件】九一八事变 【背景】 ◊ 一战后,日本的侵略野心进一步膨胀,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 国共内战,使日本有机可乘 ◊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痛打击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进程】 " 日本关东军突袭东北军驻扎的北大营 " 次日,沈阳陷落; " 1932年2月,东北全境陷落; " 3月,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事件】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标志】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附近,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事件】挑起太平洋战争 【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意义】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二战进一步扩大 【事件】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