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23:27:29
检验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在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试验中先加入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再加入B液(质量浓度为0.0

解题思路: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双缩脲试剂A液反应,解题过程: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会与双缩脲试剂A液反应,使溶液呈蓝色,掩盖生成的紫色。

Cl-和SO4的检验Cl-的检验:试剂( )和( ).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产生( )色沉淀,继续加入( ),如果白色

Cl-的检验:试剂(AgNO3)和(稀硝酸).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有(Cl-).SO4的检验:试剂(BaCl2)和(稀盐酸

检验硫酸根离子时,如果改变试剂的加入顺序,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不能~一般来说检验硫酸根用钡离子Ba2+因为BaSO4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而影响SO4^2-鉴定的主要有Ag+、CO3^2-和SO3^2-而且一般用BaCl2不用Ba(NO3)2因为如

鉴定蛋白质时,需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加入试剂B摇匀.

B试剂是硫酸铜溶液,含有Cu2+离子,属于重金属离子,加入过量B试剂会使蛋白质变性,导致实验失败

关于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问题

双缩脲反应是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络合反应;氨基酸分子中不含肽键(-CO-NH-),不反应.氨基酸分子之间脱水结合后才能形成肽键,因此蛋白质有阳性反应.

关于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

牛奶是液体,大米和面粉都是固体,他们都含有蛋白质,如果把大米和面粉都碾碎溶解(沸水可溶),也会变紫的.固体无法充分与试剂反应.

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先加入双缩脲甲液NaOH制造碱性环境,然后加入乙液CuSO4

检验蛋白质时为什么只加5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

A是NaOH,B是CuSO4化学里学过啊这两种溶液大量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滴太多,A和B就发生沉淀啦,实验就没法做啦!再问:可是还有人说是因为B是蓝色过量会盖掉紫色诶,这样解释对吗再答:我觉

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后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溶液呈蓝色的原因是

先将双缩脲试剂A加入组织样液,振荡均匀(必须营造碱性环境),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荡均匀.如果组织里含有蛋白质,那么会看到溶液变成紫色.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蛋白

如何验证双缩脲试剂可以检验蛋白质?

很简单,2只试管,一只装氨基酸,另一只加蛋白质,放入双缩脲,看结果,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问题

双缩脲反应的实质是:在碱性条件下,铜离子Cu2+与酰胺键(也就是高中所说的“肽键”)反应生成紫红色复合物.因此,必须先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为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再加入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的机理是什么?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会出现紫色反应,反应本质是铜离子与蛋白质中的双缩脲结构结合形成了一种紫色络合物

鉴定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产生什么变化?

双缩脲试剂本是用来检测双缩脲,因蛋白质中也有-CONH-基也可用于检验蛋白质,与蛋白质接触后的颜色呈紫色.

folin 酚法测蛋白质含量为什么要求加入乙试剂后立即混匀

第一步相当于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Cu2+作用生成络合物;第二步是基于Folin试剂(磷钼酸和磷钨酸试剂)在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易被酚类化合物还原生成钼蓝和钨蓝混合物(呈蓝色反应),

生物实验误差原因分析(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震荡摇匀,溶液

1、B液太多或太浓2、细胞已死亡3、2mol/L的氯化钠溶液,应该是0.05mol/L4、画滤液线时,只画了一道

检验氯离子加入试剂顺序

反过来也可以,只要沉淀不消失就说明有氯离子存在

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时,其中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为什么不能超过4滴的量?

因为B剂硫酸铜过量时,会产生过量的蓝色氢氧化铜,将遮蔽显色反应中产生的紫色

要检验Fe2+是否变质,应加入何种试剂() A.NaOH溶液;B.KSCN溶液

B亚铁变质肯定变成Fe3+.而检验Fe3+最灵敏的试剂之一就是SCN-,遇到Fe3+呈现血红色,现象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