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心得体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8 05:59:56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心得体会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心得体会
http://wenku.baidu.com/view/c56ac51ffc4ffe473368ab07.html
导学平台
[课标要求]
1、了解所叙事件及反响.
2、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
3、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4、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
5、培养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尝试办报或投稿.
[学法点悟]
1、本文的前半部分是阅读的重点,写得也很精彩.可以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体会,感受作者的幽默和老练辛辣的文笔.
2、注意,文章看似写了三件事,实际都是作者办第一张报纸时发生的,因此,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3、阅读这篇文章,不要从传统的道德评判的角度思考,应着重从事件和选文中体会作者对周围事物的敏锐观察及文学才华.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叙写三件事.写了哪三件事?第二部分,讲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怎样的反响?文章反映了作者少年时期非凡的观察力和文学才华.学习本文,要能够理解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试着拿起自己的笔,进行一番文学尝试.请注意,幽默不等于玩世不恭.
[疑难解析]
质疑: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惑:作者详细描写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略写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作为,后又详写挖苦一个新来外乡人的注脚.它们发表在同一期的《汉尼巴尔周报》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而且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
质疑:本文叙事有详有略,详写的详在哪里?为什么?
解惑:第一和第三件事都分别详写了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因为这两件事相对来说比较有趣,这两次文学实践也更有创造性,最能表现“我”的“聪明伶俐”.(同学们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质疑:文章记叙有关希金斯自杀投河的报道时,为什么没写报道的内容,而描述了那组插图?又为什么要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
解惑:因为报道的内容已在交代写作原因时说明,再写就会重复.插图的内容生动形象,有力地增强了讽刺效果.补充交代文章的标题,是因为这个标题有新意,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语言揣摩]
1、“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
因为我当时年纪尚小,只是觉得希金斯自杀这件事很可笑,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打击一下自己报社的竞争对手.由于生活阅历尚浅,并不懂得这样暴露别人的个人隐私是件不道德的事.他也并未想借人身攻击,诋毁对方的人格.没有什么险恶用心.
2、“我们发表这样的东西,仅此一次;但希望戈登郎内尔斯先生明白,我们是在极力忍耐着的.”
这句话委婉而不失礼,但有着很强的讽刺力量.言外之意是,这次我们虽然发表了你这篇令人难以忍受的蹩脚之作,但目的是告诉你今后我们再也不会发表你的这类东西了.
[研究课题]
你读过马克?吐温的小说《竞选州长》吗?文中“我”的竞选对手在报纸上刊登了关于“我”的报道,《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有“我”写的几篇报道,这些报道都很老辣,除此之外,还有何异同?
[提示:从内容的真实性和报道的目的着手分析.]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探究重点语句的含义.尝试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写作的素材,说一说,写一写.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煞白()滑稽()猝然()
撰文()戏谑()诽谤()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萝卜 编辑 迁徙 猎枪 娇气
箩筐 通缉 涉水 措辞 骄傲
3、填空后解释词语.
俗不可:
言简意:
盛气人:
高气扬:
4、造句
煞费苦心:
猝不及防:
六神无主:
心血来潮:
刮目相看:
二、解释词语
议论纷纷:
乳臭未干:
微不足道:
大动肝火:
昂首阔步:
欣喜若狂:
三、关于课文学习
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比较适合同学们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新课标从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我们的语文学习提出要求.所以,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都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要求自己,检测自己.如我掌握了哪些字词,我了解了哪种学法,我获得了哪种体验,我懂得了什么道理.及时总结,集腋成裘,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你会发现语文的世界非常美妙.
四、问题探究
1、希金斯为什么“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又为什么“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
[提示:希金斯是什么人?他来访的目的可能是什么?“我”当时有多大?希金斯是被“我”在报纸上讽刺过的人,他因恼怒找“我”算帐,因为看到“我”太年轻,认为不值得和“我”计较,所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
答:
2、“我”嘲讽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分别是“煞费苦心”、“狠狠”、“有分寸”,你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提示:作者嘲讽他们的原因和目的相同吗?与他们的身份或所作所为有关吗?因为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编辑,为了击败竞争对手,“我”煞费苦心.两位知名人士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所以“我”狠狠嘲笑.新来的外乡人只是趣味低下,挖苦他是给他个教训,应当有分寸.]
答:
3、叔父回来以后,为什么非常生气?后来又为什么变得温和了?
[提示:结合原文,再稍加分析,用原文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均可.叔父的生气是因为“我”得罪了不少人,后来看到“我”登记了很多新用户就又变得温和了.]
答:
4、读过这篇文章,你认为少年时代的马克?吐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提示:文中作者已有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聪明伶俐,求上进、有志气,热爱生活,热爱文学.]
答:
五、欣赏评价
1、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新鲜而刺激,也非常成功,你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怎样的?请谈一谈.如果还没有过,请在本周内实施,并记下体会.
答:
2、你认为文中的情节中,哪一处最能体现作者的文学才华,说说你的理由.
答:
六、拓展阅读
1937年,金庸13岁,就读于浙江省立嘉兴中学.在当年同窗的印象中,金庸不仅“数理化成绩优异”,而且“英语、国文更是出色,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谁能想到,这么一位高才生,竟有过被学校开除的经历!那是1941年,金庸在浙江省联合高中读书.当时学校办有一个壁报,是金庸练笔的一个园地.壁报就设在校图书馆的走廊.一天课余,壁报前忽然挤满了人,争看一篇题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讲的是一位名叫阿丽丝的小姐来到一学校校园,忽见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伸毒舌,喷毒汁,还口出狂言,威吓学生:“如果……你活得不耐烦了,我就叫你永远不得超生……如果……”眼镜蛇时而到教室,时而到操场,时而到寝室,学生被吓得纷纷逃避.同学们一看便知道,“眼镜蛇”所讽喻的是学校训导主任.这个训导主任戴眼镜,讲话时常夹着“如果”两字,因为对学生不近情理,人人对其讨厌而远之.金庸借文中阿丽丝之口说出了学生想讲而不敢讲的话,自然令同学们拍手称快.但对号入座的训导主任却发怒了.几天后,校方宣布将金庸开除.
(节选自《读者》2003年17期《金庸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