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用史实叙述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07 06:17:14
用史实叙述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用史实叙述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你满意
解题过程:
一、 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的影响
  古代的中、朝、日三国因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机的密切联系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东北亚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内,中、朝、日三国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不仅为亚洲,而且也为全世界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中日两国有文化记载的文化交流,也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与古朝鲜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也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末初期。现就以下几点对中国文化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进行论述。
  
  1、 汉字
   由于我国古代是一个很强盛的国家,对日本和韩国之文化和语文构成很大的影响力。
   在日本,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大陆移民进入,也把汉字带到那里。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在韩国,汉字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公元后三世纪才流行。从汉字传入开始,慢慢很多汉语词汇取代了本身的纯韩词汇。现在韩语多于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汉语词汇共占日常韩语词汇的五至六成,而韩国人的姓名差不多全是中文来的。而北韩跟南韩不一样,汉字一早就给废除了。
  
  2、 佛教
   佛教虽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但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的教义经典,都是中国化了的佛教。后经过朝鲜半岛的僧人传入日本。
  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了高句丽,接着,又由高句丽传入新罗。随着佛教在新罗逐渐兴盛,到中国留学的新罗僧也日益增多。他们之中,有些人终身留在中国,长期从事佛经的翻译或注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成归国,成为新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鼻祖。中国禅宗极盛时期在唐朝,那时,有不少新罗僧人来唐学习禅法。  
  3、 儒学
   除汉字、佛教之外,对日本韩国精神文明影响极深的还有儒学。
   《日本书记》说:西晋时王仁到日本教太子菟道稚郎子读书,带去《论语》十卷,相传是儒学传入日本之始。隋唐时期日本到中国的留学生主要学习经学。日本人模仿唐代教育制度,也把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日本学校里设有大经、中经和小经。
   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 时代(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据信它的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在儒学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商业,最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儒教的一派的实学形成了。在实学的影响下韩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受益之大是空前的。
  
  4、 文学
   日本、韩国文学从内容、体裁、词汇等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
  日本最古的和歌诗集《万叶集》,系模仿我国《诗经》的形式。五、七调诗系仿我国五、七言诗体。长歌系仿我国乐府古诗。唐时,几乎所有名诗人的作品在日本都有翻译。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流传最多,影响最大。因白诗浅明易解,有些诗句已汇集到日本人民的语言之中,民间还盖庙雕像,把他敬为诗神。日本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很明显是从《长恨歌》中得到意匠而形成的。
   汉字传入后在韩国上层人士中间迅速推广应用,终于形成了“汉诗”传统。“汉诗”是用汉文写成的诗,遵守中文韵律的所有规则,只是写作的诗人是韩国人。这一传统中的第一位佼佼者是新罗的崔致远(857-?)。崔在874年他十八岁的时候通过了唐朝的国家考试,在中国很快就声名鹊起,成为著名的诗人。
  
  5、 其它方面的影响
   在建筑、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同样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日本及朝鲜半岛的深远影响。
   佛教是许多建筑杰作的主要启发力量。除佛教外,中国的阴阳、天地五行、风水、道教和儒教等哲学对韩国建筑的影响最为明显。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都城建设上,在唐的影响下日本开始营建永久性首都,藤原京、奈良、京都、东京等城市的共同格局都是仿照当时唐代长安的条坊制建立起来的。
   同样被僧人和商船带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还有中国的饮食文化。据可靠记载,唐朝时期茶从大唐通过僧人传入朝鲜和日本,逐渐传入的还有中国的饮茶艺技和茶道精神。与朝鲜注重茶礼不同的是,日本则更注重中国的茶道仪式。
   在服饰文化方面,无论从日本的和服还是朝鲜的传统服装上都不难找到中国唐装的影子,丝绸、刺绣、龙凤图案,太极图,及象征长寿的岩石、山、水、云、松、龟、鹿、鹤、仙草和太阳等中国传统服装元素都在日、朝传统服饰中得以应用。
  
  二、 中国文化对亚洲其它国家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邻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历法、医药、货币、语言文化及音乐戏剧都对这些国家造成了深远影响。从周秦时代发展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商船携带大量丝绸和黄金开往今天的越南、泰国、缅甸、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等国,以丝绸换取各国宝石等特产返航。
  
   在现在这些国家中都有大量的中国移民。这些当地华人,继承了中国华人的传统文化,在生活的文化上,华人的待人处事方面仍深受儒释道的巨大影响,在音乐上传承了华乐、在舞蹈上延继了中华许多传统舞蹈,包括舞狮、舞龙等。武术上传入了太极拳、气功、永春拳术、洪拳等。当地华人也保留了许多节日的习俗,如中秋节时作灯笼、提灯笼,端午节时裹粽子赛龙舟、祭神时演大戏酬神、冬至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过年守岁放鞭炮迎财神等习俗。
  
  三、 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中国与欧洲大陆之间,尽管距离遥远,彼此之间的接触与往来却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自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后的几千年里,中国的古代发明、茶文化、陶瓷技术等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贡献,同时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部份将从“丝绸之路”开始就以下几方面对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影响进行论述。
  
  1、 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15年间,汉武帝派遣大使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国与西方的第一座桥梁——丝绸之路。当时,出玉门、阳关西行有南北两条国际交通干线,这两条干线通过中亚伸向欧洲的工商城市,甚至远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条横贯欧亚大陆几千公里的“丝绸之路”开拓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视野,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养蚕、丝织技术渐渐西传的同时,也把中国的诸多古代发明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之后又传到了欧洲,传到了世界各地。
  
  2、 古代发明
   公元后的14个世纪中,中国则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向欧亚大陆算他地区传播了许多发明,其中有据可查的就达到35种之多,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但西方传入中国的发明中,可以查到的只有4种。
   被世界誉为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造纸术。造纸术最早产生于西汉中、后期的中国宫廷,东汉宦臣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植物纤维浆液制造出了新型纸张,这种纸被命名为“蔡候纸。造纸术于唐代中期传至中亚,后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非和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 陶瓷技术
   陶瓷,曾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传说中的燧人氏和神农氏是制陶鼻祖。商代的釉陶则有原始瓷器之称。
   瓷器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已列入大宗外销货物之一。北宋年间的中国陶瓷在欧洲市场上与黄金等价。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陶瓷技术相继传到了阿拉伯诸国、亚洲国家及意大利、荷兰、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明代中国的制瓷技术达到顶峰,那个时期的中国瓷器在美洲市场上贵如白银。
   欧洲人见到瓷器就想到中国,提到中国就想到瓷器,甚至把资器当作中国的代名词。英国人称中国为China,原意就是瓷器。
  
  4、 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思想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而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就哲学思想而言,主要是儒家学说的影响。
   儒家学说最早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后又传入越南、等近邻。直至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并领导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这就是著名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发现了中国,并从中国儒家学说中汲取了营养。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这场运动的倡导者、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公元1694-1778)把孔子称为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最合乎理性的、人道的文化,他说,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成为人们的处世原则。
  
  5、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
   在漫长的中外交流历程中,马可波罗中外交流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
   公元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开始了他从欧洲到东方的长征,四年后到达中国,他在中国停留17年之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回国后,他在热那亚狱中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向欧洲人揭开了奇异的东方世界之谜,把一个地大物博、多姿多彩的中国形象展现在欧洲人的面前,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同样对世界历史地理做出了贡献,成为早期权威世界地图的参考资料。
  
  四、 中国文化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
  
  1、 中国文化对美洲国家的影响
  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美洲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相继入侵,在那里争拓殖民地。随着欧洲移民有大量迁入,欧洲文化也随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而早期的中国文化就是随着欧洲移民的迁入进入到这片土地上的。
  就在美国宣告独立的第二年,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商船从约纽启航驶往中国。这艘商船运到中国的货物有棉花、铅、胡椒、羽纱、皮货、人参等,商船在广州售尽货物后,美国人购买了红茶、绿茶、棉布、丝织品、瓷器等国产品,装船后返回美国。此次贸易美国人的利润高达25%。“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功,即开始了中美的文化交流,同时巨大的贸易利益也成为美国参与侵华战争的诱饵。
  随着美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美国的经济也随之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位居世界首位。美国这个由世界不同种族建立起来的国家,融合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成为了世界移民的“大熔炉”。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开始,美国一直成为中国人留学和移民海外的热土。在美国,随着华人的日益增多,各大中城市都有中国人聚集的“唐人街”,在那里即可以吃到正宗的中国菜肴,也可以买到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中国文化逐渐渗透到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来。
  
  2、 中国文化对非洲国家的影响
  史料和文物表明,中国与非洲的往来从东汉时期就已开始了,中国与非洲的往来和贸易最早是通过埃及、希腊、罗马和地中海各个地区进行。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的丝绸就已经传到非洲,为君主及贵族所穿着。唐至宋元时期中国与非洲的文化交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中国文化对非洲影响较大的是陶瓷,到11世纪中叶,埃及的陶瓷仿制品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3、 中国文化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早在公元10世纪中国的丝绸、锦缎等就已经传入欧俄境内。元朝后,中国的铜镜制作技术也传入俄国。1869年中国俄签署了第一个界约――《尼布楚条约》,从此俄国对华贸易合法化,成为了在北京通商贸易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中国与拉丁美洲相距遥远,在近代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从未有过直接的交往,中国文化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同美洲一样,是近代欧洲殖民主义兴起的结果,就不再缀述。
  阿拉伯世界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部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正式接触与频繁往来始于唐代。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沟通的干道是著名的呼罗珊大道,这条大道从巴格达向东北延伸,直达中国边境,再与中国境内交通线路相连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都是先由阿拉伯人接受,再传到西方去的。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