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国统区人民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哪些表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4 16:58:40
国统区人民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哪些表现
国统区人民反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有哪些表现
从1945年10月起,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1月下旬,昆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学生运动.这一运动虽然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酿成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但它却激起了全国人民反美反蒋运动的第一个大浪潮,为开辟第二条战线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1946年底,驻华美军在北平强奸北京大学女学生,以此为导火线,触发了以北平为中心的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这一运动在中共中央和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迅速席卷全国各地,有50万学生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愤怒的学生高呼:"保卫祖国独立自由!""反对中美商约!"等口号.抗暴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美蒋,它标志着蒋管区人民斗争重新高涨,是形成第二条战线的起点.抗暴运动的余波未平,于1947年5月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运动,又遍及国统区60余个大中城市.由于这一运动把反饥饿与反内战联系起来,喊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运动虽遭镇压,造成五二○血案,但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前后持续一个多月,并同工人罢工、教员罢教以及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在一起,形成全国性的反美反蒋浪潮,是国统区人民运动走向高潮的重要标志,也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标志.
  学生运动是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从1946年下半年起,规模巨大的民变运动席卷了国统区300余个县,参加人员达84万之多.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掀起了历时半个多月的反抗国民党暴政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虽遭镇压,但却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同年5月,在杭州掀起的"抢米"风潮又席卷了国统区40余个大小城镇,参加"抢米"的群众达17万人以上.1947年,仅上海、天津、北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就有320万人参加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这些斗争与学生运动互相呼应、互相配合,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逐步形成为与国民党政府进行面对面斗争的一条战线.由上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观原因.
  除上述原因外,国民党对解放区军事进攻的失败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也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