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议论文中议论性语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23:39:27
求议论文中议论性语言
求议论文中议论性语言
任何一篇议论文,都不可能完全是纯粹的议论性的语言.例证法在中学生作文中广泛的运用,决定了文章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的.怎样提高这一部分语言的表述质量,从而提高整个议论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议论文教学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单纯地和片面地强调议论文中议论语言的表述质量,完全忽视了记叙语言的提高,这是我们议论文教学训练上的一个偏误.试问:哪一篇具有强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议论文,不是在以极具思辨性的语言征服读者的同时,又以极为凝练、形象和充满激情的叙述语言来拨动读者的心弦呢?司马迁的“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后为作也”,这段凝练之至的例证,不正是以“叙述”的高度艺术,使古今所有的读者交口称绝吗?在议论文的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把议论文中记叙语言的文学化作一个独立的训练课题提出来,在教学中给以侧重性的注意,并设置专门的训练和讲解,这或许是使议论文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就中学生的写作实际而言,语言文学化的概念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叙事的凝练和概括.“叙述”作为例证法运用语言的主要表达形式,其产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所选例证的准确性和新颖性.新颖可以强化读者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的被启动,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说服力;第二、叙述语言的凝练程度.议论文中的叙述有别于记叙文中的叙述,前者的主要功能是“论述”,叙述的详略程度只要满足“论述”即可;而后者必须对情节作出“说明”,并且维持情节的完整性.因此,议论文中语言的凝练和概括程度,不能不成为衡量这部分语言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缺乏论证指向性的繁冗的叙述,即便它是形象的,但在根本上却损害了论证.(2)一切语言,不管在什么样的文学样式中,如果想具有文学品格,就必须具有形象的特征.苏洵在《六国论》中写道:“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一段文字,对于韩、魏、楚三国因贿赂秦国而招致“灭国”的惶恐不安的情态作了多么形象的描写啊!这种描写不是说服力又是什么呢?以为议论文的叙述可以平淡,不会伤“大局”,实在是对议论文的一种误解(3)叙事语言的强烈感情色彩.议论文所具有的“评论”特征必然要求作者的观点和立场鲜明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除了直露作者的观点之外,还隐含在语言中.语言是内容的载体,同是也是感情的载体.哲理和激情应视为议论文阐释道理的双刃剑,成熟的作者在馈赠给读者深刻道理的同时,还给予炽烈的感情.可以这样认为:“激情”是一种说理,甚至是更强烈的一种说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的立场、观点、倾向性完全被情感化了.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师应以何种手段,渐进地、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议论文中叙事语言的文学性,下面想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这方面问题.
  (一)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中学生的作文多为800字左右的文章,例证语言的精练应作为一个要求,甚至作为一个原则提出来.冗赘的叙述不仅“伤害”叙述本身,更“伤害”着议论.例证语言的训练,就明确的目的指向来看,首先应是语言精练化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1)练习用一句话来概括例证材料.提倡学生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搜集有价值的例证信息,并力求用一句话概括之,可设立专本,分类“存档”以备后用.(2)学会使用排比式例证法.对于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展开叙述应视为一种禁忌,应简化例子的叙述,并实行群组,构成一个例证排比阵列,达到以“量”取胜的目的.前面所举的司马迁的例子,就是如此.(3)对于非要展开叙述的例子,应权衡观点,撷取材料全盘托出.(4)课本中有不少精彩例证的范例.可令学生进行模仿性的训练,增强运用这种例证法的意识.
  (二)语言形象性的训练.所有的成熟的议论家,其语言风格一定是深刻的,同时又必然是形象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辛辣、讽刺、嘲笑的语言,批判了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法国、英国的封建贵族们,它写道:“他们用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他们用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们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们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着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这与毛泽东同志对司徒雷登被迫离开南京时的窘态的描写真有异曲同工之妙.毛泽东同志写道:“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了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到了一种现象……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什么是议论文中叙述语言的文学化,这种文学化起到一种什么样的论证作用,领袖们为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
  议论文中叙述语言形象化的能力,实际是学生语言整体能力的一种反映.没有很好的记叙文的功底,是很难胜任这样一个任务的.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叙述语言形象化的具体做法如下:(1)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是绝对不会产生如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那样极富文学气息的描写的,应当多读一些经典议论文,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形象”不仅属于记叙文,也是议论文的属性.(2)鼓励同学们用比喻论证法来说理.先秦散文多以喻释理,得以化深奥为浅显.喻证法具有天然的“形象”因素,充分地利用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喻例的选择要靠平日的搜集和积累.(3)应增强语言的修辞意识.以为议论文只要把道理讲透就行了,不用讲什么文采,这是写作的一种懒惰和偏见.语言的震撼力,当然首先决定于它的内涵,但也不能低估语言“外饰”的作用.《共产党宣言》最后写道:“让统治者在共产主义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面前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震山撼岳的呼喊,在全世界的上空,整整回响了一百多年,除了“真理”的作用外,难道没有“语言”的力量吗?
  (三)语言感情色彩的训练.议论文是作为主体的作者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它应当是理性的;同时,它又是作者感情和情绪的一种释放,在这点上,它又是情感化的.议论文把释理的哲学般的深刻作为其首先追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感情的激越和奔放.纯粹的释理而无感情支持的议论文只能是一种枯燥的说教.
  应当看到,议论文语言感情的训练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只有恨得起来,才能“骂”得起来;同时,对于美善的东西,只有爱得起来,才能“歌”得起来.因此,语言感情色彩的训练,应当从作文之外开始.具体做法如下:(1)写作前的感情激励和酝酿.写作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感情进行诱导和激发,以唤醒处于“休眠”状态的写作情绪,并使之不断积蓄,以达到爆发状态.(2)还应向学生讲明:任何富有感染力的情绪,其语言特征应当是艺术化的;毫无艺术特质的直喊式的“抒情”,充其量只是一种感情的发泄,绝不会产生感染力.夏衍同志对于包身工制度的仇恨,最终凝结在对“黑夜”的控诉,对“黎明”的期盼,对索洛的严正警告上.感情在这里升华为一种艺术,读《包身工》的结尾,似有一种情潮在不断地冲击你,使你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