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一道阅读题,帮忙!速度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3 16:56:28
一道阅读题,帮忙!速度啊!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象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木头栽因为白色、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应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表,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们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了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 本文写苇一直贯穿全文,既有实写苇,又有虚写苇的.请你仔细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几个例子来写在下面.想一想,这样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呢?
实写:
虚写:
作用:
2、 本文作者善于由眼前事物展开联想,他由苇草想到苇塘,又由苇塘想到苇塘里发生的故事.请你也展开几步联想完成下面题目.
荷花→( )→( )背影
课堂→( )→( )博大
3、文章中有句话说“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为什么这么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苇”在这篇文章中具有它特殊的象征意义.对于它的象征意义,你认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象征采蒲台妇女的勤劳、智慧.
B 象征由采蒲台劳动妇女折射出来的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C 象征抗日斗争取得的辉煌成就.
D 象征白洋淀人民乃至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5、在战争年代,我们中华儿女都表现出应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然而,现在社会已步入相对和平的年代,那么你认为,这种不屈的斗争精神还具有现实意义吗?我们还需要继承发扬它吗?
一道阅读题,帮忙!速度啊!
1
实写:苇因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
虚写: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作用:虚实结合的描写能突出苇的象征意义.
2
荷花,荷塘,朱自清,背影
课堂,学习,知识,博大
3
这样说是因为12个女人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同的行动.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而又充满了斗争智慧.
4 D
5
有意义.在和平年代也有激烈的斗争,那就是国与国之间实力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继承发扬不屈的斗争精神,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振兴我伟大中华,让四方来贺!
以上是我的个人答案,仅供参考.
另外我想说,遇到困难首先想办法自己解决,而不是先想到请求别人的帮助,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就像文中的芦苇.我希望你能自己多动脑筋.否则,如果我们国家的学生都这样做阅读题,那中国恐怕没什么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