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8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投资向哪倾斜?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6 21:32:13
8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投资向哪倾斜?
80年代中期以后,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投资向哪倾斜?
改革开放后(上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地区政策的转变
  这个时期,我国完成了三个五年计划,即“六五(1981-1985)”、“七五(1986-1990)”和“八五(1991-1995)”计划.从“六五”计划开始,区域发展上以沿海地区开发开放为重点,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向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投资和政策倾斜,由东部向中西部梯度推进展开经济布局,这个阶段是“非均衡战略”主导下的地区政策.
  中央从发展全局出发,对发展战略和地区政策作了调整,确立了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指导思想,依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以往实施均衡发展战略转向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六五”计划提出要“积极利用沿海地区的现有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它们的特长,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
  “七五”计划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要加速东部沿海地带的发展,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并积极做好进一步开放西部的准备”.
  1987年底,国家提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
  明确沿海地区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拥有30万平方公里,2亿人口的沿海开放地带,国家在进出口权限、外汇留成、地方税利上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促进沿海地区率先走向国际市场.
  有利于发达地区的财政包干政策.
  从80年代开始,实行地方财政包干政策,使地方财政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大增强:地方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由1981年的45.05%上升到1991年的70.76%;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81年的73.54%上升到1993年的77.98%,
  对贫困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扶持政策.
  国家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1984年开始实施“以工代赈”计划,扶持贫困地区建设水、电、路和农业基础设施
  这一时期区域政策变化的核心内容是从过去强调平衡发展,重点发展内陆地区,转变到按三大地带序列,即由东部向中部和西部,分阶段、有重点、求效益地展开布局,国家投资重点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并且以沿海地区为战略重点,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各地方随着计划、财政、信贷、外贸、投资等权限的扩大,以及预算外资金、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等渠道的增加,投资能力明显增强.投资体制的变化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自主发展经济,以实现地方利益的现实途径.
再问: 建国后北京一级商业中心减少了,不是说明北京交通状况不好。说明________增加。______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