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陋室铭观后感咋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3 03:22:41
陋室铭观后感咋写?
陋室铭观后感咋写?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注意事项
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示例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让我对杜甫的人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 识,立时就被他那广大的胸襟和博爱所征服了.这些诗句,成为了我当时的最爱,不用老师说,我就已经把它们背熟了.
但后来读到刘禹锡的《陋室铭》,一下子又让我有了新的思考.首先想到,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天下寒士的清苦生活而抒发的悲怆激愤的情感,是不是有些过于沉重呢?因为陋室未必是茅屋,但毕竟条件简陋,可人家说得明白,虽然他居于陋室,却心宁气静,赞之不绝,这不显得杜甫白操心了吗?又想到,刘禹锡作为一个晚辈,为什么好像是在和杜甫唱反调呢?如何评价这两种看起来颇为不同的价值观,叫我颇为困惑.
于是我把《陋室铭》读了无数遍,想了无数次,终于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仔细想想,其实刘禹锡与杜甫不是正相反对,而恰是灵犀相通.他们有着一样的气魄,一样的胸怀,一样的人生态度,所不同的,仅是表现的角度.杜甫是居茅屋而想天下寒士的凄苦,刘禹锡是居陋室而悟人生的境界.他们都是认真的,他们都没有仅局限于一己之得失.
居茅屋,处陋室,其境况可想而知.但一篇几十字的《陋室铭》,却尽写出了应有的人生态度.好的居住条件固然是必要的,社会也当给人们以这方面的关怀.但一个人的成就,并不是由居室状况决定的,而是由其心胸和志向决定的.所以,处陋室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绝对于事无补,也完全不必.须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的“惟吾德馨”,似有自我标榜之嫌,但从他这里,却可以让我们悟到,只要一个人有志向,有追求,有德行,那么不管处于怎样一种情形,都可以欣然怡然.不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吗,那就尽情欣赏吧;不是“谈笑有鸿儒”吗?那就互相交流畅谈吧;“调素琴,阅金经”?不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吗?更何况,还可避免“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呢,这有什么不好!
《陋室铭》最后点题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呀,“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让我悟到,人的生活当然需要物质基础,但人的生活更需要精神支撑,当一个人精神生活充实时,物质生活的欠缺也就不会显得那么不堪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