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写新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5 03:39:27
请老师告诉我如何写一篇新闻。请给范文。
如何写新闻
解题思路: 新闻,是指在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等发表和播出的、向人们陈述一件最新发生的重要事情的文章。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人物专访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在本文中,我们说的新闻就是指消息。
解题过程:
怎样写新闻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指在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等发表和播出的、向人们陈述一件最新发生的重要事情的文章。符合新闻的定义,必须是最新发生的重要事情。比如,前几天写了一篇新闻,题目是胜北村千亩黄瓜基地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内容是这样写的:2009年6月19日,从黄河涯镇传来喜讯,胜北村1000亩黄瓜生产基地喜获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时间、地点、事件就都包括了。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人物专访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最常应用的一种新闻形式,我们今天所说的新闻就是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点
要想写好新闻稿,必须先了解新闻这种文体的特点。
首先,新闻有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要把一则新闻准确地告诉别人,就需要在文章中写明这些要素。当然,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新闻的写作中,这五个要素并非要一个不少地罗列出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加以变化。其中,时间、地点、事件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前几天我写的一则新闻:我区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启动。开头是这样写的:7月11日,德城区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工作会议在区农业局5楼会议室召开,标志着我区玉米良种补贴工作正式来看帷幕。
其次,新闻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前三者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篇新闻在结构上都应包括这三个部分,而背景和结语则可视具体情况决定其取舍。
第三, “短、新、真”三个字是新闻的基本特征。
三、如何写好新闻稿
综合以上内容,从新闻的要素、结构、特征等方面考虑,要想写好新闻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所写的内容必须完全真实。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向人们准确地讲述最新发生的重要事件。而这些重要事件可以影响甚至主导人们的行为,因而产生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新闻基本特征的“短新真”,“真”放在最后,其实就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2007年7月份,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一则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新闻,节目一经播出,随即引起巨大轰动,京城百姓甚至全国人民人心惶惶,对包子望而却步,不敢再碰。最后经调查,这是一则假新闻,相关人员也受到了法律严惩。,但是这则假新闻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确实一时之间不可收拾的。
二、对事件的报道要迅速及时。新闻之所以称为“新闻”,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新”,能及时、迅速地把最新发生的事件告诉给人们,否则,一旦过了一定时效,这个新闻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老新闻工作者朱穆之曾打过一个比方:“新闻是易碎品,过了若干时间以后就没有大用处了。”所以,新闻报道一定要及时、迅速。
当代传播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各新闻机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外记者也就是把“速度”当作战胜对手的一个重要个战术。比如,1984年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新华社极迅速地向国人和世界报道了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消息,比美国的美联社和英国的路透社各快了20分钟和15分钟,受到国际新闻界的广泛赞扬,被誉为新华社在奥运会上“也获得了一面金牌”。新华社在报道美军空袭伊拉克、科索沃局势等新闻中,其报道速度与世界其他著名通讯社不分先后,同步进行。这其中包含的社会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不难看出的。这些都说明,写新闻报道要迅速、及时。
三、报道的内容要新鲜、可读。此处的新鲜含义有二:一是指别人没有报道过的;二是指能给人以鲜明印象的。有新的启发作用和价值的(这里也包括文字的新颖、生动、活泼)。新闻只有是新鲜的,才能具有可读性,引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角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有人说,“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
四、定稿的篇幅要短小精悍。新闻要求“短、新、真”,“新”(及时、迅速)就决定了新闻稿的写作不能事无巨细,“一览无余”,否则,“鸿篇巨制”完成之时,新闻也早已成了旧闻,毫无新闻价值可言了。这就要求写作时对事件涉及的材料大胆取舍,抓住问题的关键,舍弃次要材料和背景材料。写完后再“砍几刀”,忍痛割爱,将内容置于最短的篇幅中。
五、拟定的标题要精辟引人。标题是一篇新闻最先被人注意的部分。基本上可以说,读者看不看一篇新闻,在读标题时就已决定了。好的标题可以马上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对新闻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新闻标题的最大特点在于有多行性和层次性,往往有三行标题,分别被称为引标、主标、副标。
当然,并不是所有新闻都要三题齐备不可,大多数新闻常常只有主标,或者是引标加主标,或者是主标加副标,都可视具体情况而定。06年,能源办在二屯镇李庄村修建了4口沼气池,当时正是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第一年。沼气池完工产气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沼气池建设的报道。当时我定了两个题目,一个是,夏日里的一把火,因为沼气池运行就牵扯到点火,还有沼气灯,另一个就是,沼气,点亮李庄村新农村建设。最后,我选择了后面这个题目,因为,前一个题目虽然比较醒目、特殊,但我所写的毕竟不是娱乐新闻,而是一则时事新闻,首先要讲究严肃,而其,题目提到新农村建设,又能点题,所以还是用了点亮新农村建设这则题目,很快就被德城版给刊登了,后来这句话被很多新闻稿采用。这也是06年回农业局在报纸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六、开头的导语要精炼出众。导语是新闻标题之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可以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核心内容来告诉读者。如果说标题是一篇新闻的眼睛,那么,导语就是它的脸面。若眼睛长得漂亮引人,而脸长得太差,也不会让人喜欢的。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棉花得了病虫害怎么办?你只要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就会有农技专家为你解答”。(德城版 刊登德城区12316三农热线开通)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这篇新闻:“5月4日,植保站到黄河涯镇查看棉花苗情,5月5日,产业办到永盛斋进行检测,5月6日,去干什么。。。。5月7日,。。。。。翻开农业局近期的用车记录,你会发现,每天的车辆行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农业局的干部职工纷纷迈开双脚,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庭院、走进农业企业,以实际行动实践机关效能建设。(德城版,用车记录看效能。农业局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侧记。)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俺种了两个大棚,每个大棚年纯收入4万元以上。”4月16日,在德州市黄河崖镇胜北村千亩黄瓜生产基地,村民李英堂采摘着顶花带刺的鲜黄瓜高兴地说:“政府不仅帮着通上电修了路,还注册了齐鲁黄河崖牌商标,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是‘品质农业’的扶持政策让俺腰包鼓起来。”(人民日报刊登德州品质农业文章)
七、主体的展开要清晰有序。主体部分要将新闻的详细内容显示给读者,尤其是一些事件比较复杂的新闻,头绪多,层次多,如果不好好地安排逻辑条理,就会写得杂乱无章、漏洞百出,就不可能是一篇好的新闻稿了。
要做到清晰有序,就要分清事件的主次,材料的主次,然后进行安排。通常要将最重要、最鲜明的材料放在前面,这样才可以突出中心,给人以鲜明印象;次要的材料可以放在后面,并根据需要确定其取舍。
要做到清晰有序,还要注意在叙述事实时要直截了当,干脆明白,不能含糊其辞,尤其是主要材料,要准确、具体地把其内容讲述出来,不可过于抽象。
当然,要想写好一篇新闻稿,仅从上面几个方面来做其实还不够,需要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判断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广博的学识知识等。实际上,农村中许多热点问题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因此,农业报道必须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才能使农业新闻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和鲜活的生命力。从社会的角度看农业,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具有社会意义的新闻。找准农业与社会的结合点,广泛介入社会生活,拓展农业新闻的报道领域。
现在,通讯方式非常发达,写好了以后,只要一点鼠标,就能发出去,不用邮票,不用看编辑的脸色,登不登在你,写不写在我。只要持之以恒,不怕碰壁,不停地写,就肯定能够成功。记住四个字,“凡事用心”。
【习作例文】
   下面是一篇新闻稿,它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写作要求:
                    湖南70多种辅导资料被请出学生书包
                    了“新闻观察”  本报记者  吴湘韩
   湖南中小学春季开学之际,省教委传出一条喜讯:70多个品种的教学辅导资料和教育读本,从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被“砍掉”了。
   湖南省教委文明规定:《国防教育读本》改作教师用书;小学1—6年级与学生课本配套的语文、数学《基础训练》计24册,初中1—2年级与学生课本配套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生物、历史、地理8科《基础训练》计30册。不再作为学生统一的辅助用书在学校使用,不得组织学生集体订购,不得列入学生代收费标准。
   湖南省教委监察室副主任郭荣学认为,此举将大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使学生从“题海战役”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大面积推广素质教育。据了解,此举一学年就减轻了全省中小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3亿多元,学生平均每人20多元。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书包重,在我国是普遍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学生平均每天在校时间为8.8个小时,80%以上的小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在两个小时左右。初中生的作业量比这还要多。这就是说,中小学生一天要学习10个小时左右。这项调查还显示,56%的学生嫌书包重,这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不少家长抱怨,每天早上不去送孩子,也得去送沉重的书包。
    书包沉重的背后是利益驱动,甚至是腐败。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湖南全省有中小学生1100多万人,随便什么书只要挤进了学生的书包,利润至少在100多万元以上。
    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出版商和个体书商都想挤进来,以致于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有的拉拢腐蚀教育行政官员,与教育行政部门“利润分成”,一纸文件下去,财源滚滚而来;有的以出国旅游、高额回扣为诱饵,拉拢学校教师帮助推销。令人忧虑的是,不少质量低、价格高的非法出版物由此进入学生的书包。前不久,湖南省教委纪检监察部门就查处了一起为发行教学辅导资料而受贿的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
    据了解,这次清理规范教学用书,湖南省教委态度坚决,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上面的口子堵住了,但下面的口子呢?
   有消息说,一些书商正在悄悄地与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商,联合推销教学辅导资料。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教育行业上上下下“推销资料”的不正之风,学生的书包就不会减轻,学生将依然不堪重负。
  【简析】
   这篇新闻的标题直截了当,简明精确,高度概括了事件的基本内容;导语部分精炼、简洁,而主体部分由主要材料到背景材料排序,层次很明晰,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语言既简炼又准确。结语部分则在这个新闻背景之下提出了新的问题,引人思索,使这则新闻的价值大大拓展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