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要30个古文的成语典故,越短越好,另外再要一下它们的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4 00:58:28
要30个古文的成语典故,越短越好,另外再要一下它们的翻译.
要30个古文的成语典故,越短越好,另外再要一下它们的翻译.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长――――生长、发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谓――――告诉.
病――――劳累.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趋――――赶去.
非徒―――不仅只是.
评点
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粮食仓库.
评点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注释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同河北、河南两省的交界地区.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县西南一带.
冀州——地名,包括现今河北、山西两省和辽宁、河南两省的一部分地区.
河阳——地名,在现今河南省孟县境内.
惩——音称,惩罚.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音于,迂回,曲折、绕道的意思.
豫——音预,地名,现在的河南省.
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境内.
荷——音贺,负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孀——音双,孀妻,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遗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儿.
龀——音趁,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里拿着蛇.
夸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无比.
厝——音错,安置的意思.
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评点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评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再问: 翻译!?
再答: 拔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滥竽充数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就只好灰溜溜地逃走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刻舟求剑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9448795.html .........字数不够了,自己上百度查去吧。如果可怜我,拜托采纳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