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物理 > 作业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06/04 15:00:23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①.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和油灯、工作中的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②.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③.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④.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日食的形成:如图:
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光的反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等大:物大小相等.
等距: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垂直: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虚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称为焦点;
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光反射后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要点诠释:各种面镜都属于利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工作的.
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①.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②.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说明:反光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本身反射光的颜色来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射光的颜色来决定.
透镜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典型光路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花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①.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⑴蜡烛在焦点以内;⑵烛焰在焦点上;⑶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⑷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②.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