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分析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00:24:14
分析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词》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和怎样的情致?
分析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1)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2),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3),又恐琼楼玉宇(5),高处不胜(6)寒.起舞弄清影(7),何似在人间!转朱阁(8),低绮户(9),照无眠(10).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注释】 (1) 把酒端起酒杯.(2) 宫阙宫殿.(3) 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4) 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5) 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零七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脱化而来的.“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真可谓“奇逸之笔”.“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