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在车间不管这个,我们只有硬氮化,了解很少,谢谢[em9]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3 23:02:56
在车间不管这个,我们只有硬氮化,了解很少,谢谢[em9]
在车间不管这个,我们只有硬氮化,了解很少,谢谢[em9]
楼主的问题,是初学热处理者不大容易理清的一个概念性问题,试着简单介绍一下,不对之处,请其它同行指正.1,硬氮化:学名‘渗氮’,也有人称为常规氮化.渗入钢表面的是单一的‘氮’元素,在方法上有气体法和离子法等.对于结构零件通常选用的钢种为含铬、钼、钛、铝等合金元素的专用钢,也有在其它钢种上进行渗氮的,例如不锈钢、模具钢等.渗氮处理的温度通常在480~540℃范围(既要保持工件的心部的调质硬度又要使渗氮层的硬度达到要求值),处理的时间按照要求深度不同,一般为15~70小时,甚至更长.渗氮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较深厚度(0.0.65mm,也有要求更深一些的)具有高硬度的呈弥散状的合金氮化物层(即扩散层),对于出现外表层的化合物层(白亮层)则希望尽可能的浅簿,甚至希望没有.2,软氮化:学名‘氮碳共渗’,早期把苏联(俄罗斯)的液体法翻译为‘低温氰化’.现在国内流行的有气体法、无(低)毒液体法和离子法.渗入钢表面的元素以‘氮’为主,同时添加了‘碳’.碳的加入使表面化合物层(白亮层)的形成和性能得到某些甚至是明显的改善.这里要强调一下,和渗氮不同的地方是:氮碳共渗的着眼点是希望获得一定厚度(一般为10~20μm,也有要求20μm以上的,目前实验室里据称在碳素钢上曾经达到的厚度为110μm)硬度高、脆性小、没有或很少疏松等性能优良的白亮层,至于次表面的扩散层,按照钢种和使用要求不同虽然有时需要作某些调整,但处于次要地位了.氮碳共渗的适用广泛,几乎覆盖所有常用钢种和铸铁.以碳素钢为例,按照氮碳共渗处理的温度分为铁索体氮碳共渗(520~590℃)和奥氏体氮碳共渗(600~720℃),处理的时间一般为2~6小时,前者获得的白亮层为铁氮化合物,后者快冷后在铁氮化合物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含氮奥氏体+马氏体层(5~12μm).为了增强和改善白亮层的性能,我国的热处理工作者还采用了在渗氮的同时又单独或组合添加硼、氧、硫、稀土等元素,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大都不同程度的取得看得出来的效果.这种探索,至今方兴未艾,是热处理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热点之一.3,‘软氮化’含义不是指获得的硬度比所谓的‘硬氮化’的硬度低,而是含有简便、省事、费用低的意思.这方面的的知识和内容非常丰富,楼主可以看看有关书籍、报道文章和其它网友的帖子.知识在于积累,慢慢来,不要着急.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