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忍不住——》(半命题作文)600—9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4 21:20:10
《忍不住——》(半命题作文)600—900字
最好是《忍不住叹息》或《忍不住发问》之类的!
《忍不住——》(半命题作文)600—900字
忍不住感动
  只有曾经发生过的惊天动地或是刻骨铭心的事,我们才会一次次忍不住回首……
  入选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李锡全老人,抗战全面爆发那年,17岁的他毅然参军加入对日作战.1943年,他所在的部队编入中国远征军第54军,跨出中缅边界,展开收复腾冲的战役.
  或许那一刻,24岁的李锡全回头望去时,脸上挂满难以掩饰的激动,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留给他的,将是浓厚一笔.
  可是,当他再次踏上故土,亲眼看见家乡湖南桃园县的山山水水的时候,已经默默掩去了一个甲子.
  李锡全对家乡的记忆,来自于30年前的一本中国地图册,地图上色彩斑斓的方块线条,对这位老人来说,这就是祖国和家乡.老人的子孙对那场惊天动地,已经没有了感觉,这似乎非常遥远.
  “天天枪响,天天死人”,老人的回忆更牵动着对家乡的思念.可当好心人帮他找到故居,准备安排他回国省亲时,老人并没有兴奋,沉默,一阵阵低声的抽泣.
  这么多年,心已经死了,家却找到了.这种情绪常人难以理解.但是,当发生“5·12”大地震后,老人一方面担心大陆同胞安全的同时,一面又止不住向帮他联系回国的人询问:“祖国发生地震了,我还回得了家吗?”
  “一定!”这是好心人的肯定,也是祖国的义不容辞.
  经过中国驻缅机构和其他民间人士的共同努力,李锡全老人终于乘坐火车驶入长沙车站.当老人走出车站的那一刻,没有经过安排的人们低声吟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慢慢地,变成了激荡人心的大合唱,一位现役军官禁不住地向这位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明白告诉自己的官兵,国家从来没有也不会忘记和抛弃你们.”这曾是电影里的对白,正变成我国跨越国界,对曾经为了国家做出牺牲的老兵们的承诺.2005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授予了这些老兵.
  对历史的正视,反映了国家的气魄和强大.忍不住回首历史,更希望未来是和平,战争永不再来.
忍不住抚摸你的皱纹
  我常常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过六一节的场景.那时,有一种游戏叫“找妈妈”,是我最喜欢的.妈妈们互换了衣服,站成一排,一大群孩子要准确地辨认出自己的妈妈才能获得奖励.这对我来说一点儿都不难,因为我的妈妈有张婴儿般肥肥的脸,白白嫩嫩的,在阳光下很是亮眼,不论她穿了什么衣服,我都能在人群之中一眼辨认出来,第一个扑到妈妈怀里.
  如今,妈妈总说:“一眨眼,你都这么大了!”每当这时,我心里总是涩涩的,一眨眼,妈妈已经开始显老了.那婴儿肥的脸已是缩了水似的,变得软塌塌的.我趁妈妈熟睡时,数过她脸上的皱纹,有深有浅,或长或短,有的清晰有的紊乱,但数到一半便不忍心数下去……
  忍不住抚摸妈妈眼角最深的那道皱纹.我想,这肯定是那场大雨在妈妈眼角敲打出的印记.那天妈妈接我放学,我们在雷声中跑了一半的路,还是没能躲过大雨,雨劈头盖脸地下起来,顷刻间织成一张密密的网,仿佛要将我们吞噬.妈妈用外套把我整个儿包起来,抱起我一步一步趟着水前行.我从衣领间的缝隙里看到豆大的雨点凶狠地击打着妈妈的额头、眼睛、鼻梁……妈妈的眼睛使劲挤出一条缝,雨水顺着眼角的“沟壑”流到脸颊.那是我第一次在妈妈平滑的脸上看到“沟壑”.如今,妈妈眼角的这么多“沟壑”,一定是一次次为我遮挡风雨时,被风雨穿凿出的吧.
  忍不住抚摸妈妈眉间那三道像是利刃划出的皱纹.我想把它们抚平,因为它们让妈妈的脸看上去那么愁苦.是啊,妈妈怎么会不愁呢?我一点一滴地成长,都牵动着她的每一根神经.我的心率比一般人低,和小伙伴跑跑跳跳之后总是会头晕恶心,折腾得她整夜难眠.我常在夜半昏黄的灯光里,迷糊地看到她眉间三道深深的“划痕”.妈妈一定比我承受了更多的痛苦,那三道“划痕”越来越深.
  妈妈的皱纹不是时间的雕刻,不是岁月的沉积,而是我成长的刻录.妈妈,我总是忍不住想抚摸你的皱纹,你可曾感觉到我从心底流淌到指尖的满满的爱和感激?
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都说女生感性,但是看到着张照片,我想谁都会忍不住流泪吧!
  这是一张抢拍的照片,题名为《孩子和老师怎么样呢?》.照片拍摄的是玉树地震后断瓦残垣的废墟.一位躺在担架上的中年男子吃力地抬起头,嘴巴微微张开,一双疲惫的眼睛放射出焦虑与渴望的目光.显然,照片的题名,就是这位男子发出的声音.
  读了照片的说明,我知道这是一位平凡且普通的中国男儿,一位从香港走进海拔4000米西羌之地的货车司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福”的义工.这位视慈善为生命的汉子,没有铁骨铮铮的身板,却有着金石可镂的精神,为了资助需要资助的人,他不顾身患绝症,把自己救命的钱省下.为了营救3名被困的儿童,他冒着生命危险重返废墟,却不幸遇难,临终前,还在不停地询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呢?
  从阿福的经历来看,他不是个渴望伟大的人;他的形象平常得挤身于人群中都很难辨认得出来,但是,他是一个甘愿为公益事业奉献生命的拥有爱心的人.一个不求伟大的人是高尚的,一个临终前不计个人安危,还挂念被困的孩子和老师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因为这幅照片,我在百度上搜索了有“阿福”的报道,当然,这些报道是不能让“阿福”起死回生的.“阿福”走了,相信他是带着欣慰离去的,因为他救出的老师和孩子们都活下来了,他可以放心地回家了.
  我拿起照片,在脸上贴了又贴,身上不禁涌起一阵暖流.
  抬起头,凝视着“阿福”焦虑和渴望的眼神,泪水忍不住充盈了眼眶……
最好用第一人称叙事抒情
  有提示语的半命题作文,没有什么审题障碍,因为提示语中的三组相对的动词,已经暗示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产生的某种特有的情感,准确选择其中任意一个词,或者是这些词的近义词,也可以是省略号未出现的词,只要跟自己情感相吻合就行.要记住的是该作文题虽无审题障碍,但最好用第一人称写,才能具体生动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无论是哪一种特殊情感的出现,都有某种具体原因,换一句话说,就是有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引发.因此,此文题有利于写成大多数同学都擅长的记叙文、叙事散文、微型小说、书信体、日记体和随笔等叙事类文体.如一个学生在读叙事散文《田野上的白发》时,忍不住潸然泪下,事后,我问她何故流泪,能否写出来.结果,她在一篇感人的随笔中,写了她之所以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是因为自己在读该文时,联想到了母亲为自己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产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可刻画心理,可设计波澜
  “忍不住”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后的最终结果,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激荡的心路历程.如写看一场扣人心弦的篮球赛时,自己面对一个个准确无误的远距离投篮,欣赏到一个个声东击西的假动作,品味一次次冲破艰难险阻的三步上篮,你开始是怎么想的,如何为之拍手叫好的,为什么会忍不住为之叫好,究竟妙处何在,运动员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突出的成就,想到这些背后,一定“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想想自己学习状况,不更应该分秒必争吗?这些都是应该精心刻画的心理活动.
  如果考生要写“忍不住愤怒”,就可以写成微型小说.考生可以从情节的开端写起,写情节发展后的一忍再忍,再写情节达到高潮时的终于“忍不住愤怒”,详细刻画怎样自己在转瞬间爆发出愤情感的.所谓“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在场的人有什么异常反应,自己冷静下来后中,心情又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来,波澜起伏,可读性就增强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提示语中的省略号,为考生提供了另辟蹊径、选择唯我独尊的自由选材空间.如面对爱心捐款现场一次次高潮的迭起,我终于忍不住捐款;面对亲朋好友的情绪的突然变化,我终于忍不住询问缘由;面对送我上学的母亲被汽车撞伤,我忍不住自责等.
  “忍不住”的主题应向善
  没有审题障碍,也不是写什么都可以,如写成“忍不住作弊”“忍不住抽烟”等不具有劝人向善的主题,虽有真情实感,也是不行的.作文要源于生活,并不等于是生活的实录,要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才行.
  不能张冠李戴.可能写忍不住哭泣的人较多,要注意哭泣与流泪的区别,哭泣一般是遇到伤心事或受到委屈时的情感流露;而流泪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可能是因感激而流泪,如朱自清看到父亲买橘而流下的感激的泪;还有可能其他复杂的情感,如诸葛亮的临表涕零等.
  不能移花接木.文章要写的是内在情感积蓄到一定程度时的突然外显,属于无法控制的情绪状态,就是情不自禁时的情感流露.如果写成,忍不住要拍照,忍不住要游泳,虽不算全部走题,但至少是未能完全领会出卷者的意图.
  这就说明,越是好写的作文,越是容易撞车;越是熟悉的材料,越是要慎重对待;越是常见的词语,越是要反复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