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2 06:59:45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①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②,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注】①至:极。②幽、厉:谥号名。譬如周幽王、周厉王。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
B.得到“幽”“厉”之类的谥号,就“百世不能改”,因此君主应施仁政。
C.人们行事是否做到“敬”“爱”,孟子认为应以“君”“臣”为标准。
D.曲尺和圆规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的观点。
(2)孟子说:“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公孙丑上》)请结合文段中“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C

(2)圣人大智大德,是人类中最理想的人格,代表着孟子对人格的最高追求,但圣人与一般人之间并不是具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或“圣人其实是从一般人中升华出来的”),平凡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是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