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帮我想个创新的题目和论点,快我要去参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2 06:16:38
帮我想个创新的题目和论点,快我要去参赛
帮我想个创新的题目和论点,快我要去参赛
成功未必真豪杰
——由勾践灭吴说开去
论点:不要以成功或失败来论历史人物,成功的历史人物不一定是英雄,失败的历史人物不一定不是英雄.
要范文参考吗?
再问: 还有其他吗?
再答: 成功未必真豪杰 ——从《勾践灭吴》说开去 《国语》中的勾践,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人们称道他,不仅因为他胸怀大志,在越国灭亡之后,卧薪尝胆,默默地做着复国的准备工作。而且因为他在与吴王争霸的过程中,笑到了最后,把吴国给灭了,取得了争霸事业的成功。后者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中国人论历史和历史人物,向来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抢得天下的便是王,抢不到天下的便是贼”。(《文学与出汗》)即便你生来就是一个市井无赖,然而当你“抢得了天下”,坐稳了皇上的宝座之后,人们尤其是所谓的“历史学家”就对你另眼相看了。你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就被树了起来。反之,即便你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当你“抢不到天下”,并且英雄走到末路的时候,人们尤其是那些“历史学家”就会很自然地将你打入另册,你不是“流寇”就是“土匪”了。 中国人的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存在着相当大的偏颇。就拿勾践来说吧,他卧薪尝胆,灭了吴国,这些功劳自然不能抹杀。然而,就以这些所谓的“成功”给他树起“英雄豪杰”的牌坊,那就荒唐至极了。只要我们的目光稍微从节选的这一部分移开,看一看他在灭吴之后逼死功臣文种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享福的心胸狭隘的“小人”。还好范蠡早就认清了他的这一“小人”本性,在灭吴之后及时地退隐从商,才避免了文种同样的命运。从这一点看起来,勾践即使是“英雄豪杰”,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至少要打一半的折扣。 中国历史的“成败论”,不仅造就了勾践这样一个“半英雄”,而且造就了刘邦这样一个“伪豪杰”。刘邦是一个品行极为恶劣的市井无赖,在沛县起兵之前,他只是一个小混混而已,喝酒不给钱,欠债还抵赖。然而因为他在楚汉战争中用阴谋诡计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他小时候的劣迹在历史中也就一笔勾销了。以成败论英雄,就是这样的荒谬绝伦。 成功未必真豪杰,而在失败者中却有许多的真丈夫。在这方面项羽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项羽不仅有超群的武功,“力拔山兮气盖世”,而且非常讲究朋友之间的义气。在鸿门宴上他放弃了除掉刘邦的绝好机会,就是因为他看重与刘邦一道起兵反秦的患难情谊,不忍手足相残。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真豪杰,却因为最后败给了刘邦,而为“历史学家”们所不齿。 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