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老师请用多种史观阐述中国近代史,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4/28 22:40:57
老师请用多种史观阐述中国近代史,谢谢
解题思路: 多元史观在历史高考中的应用 (1)获取和解读信息——全面、准确的提取试题所给信息中蕴含的隐性史观观点 . . (2)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合适的史观辨别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 象,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运用多元史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概括历史人物活动、 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论证和探讨问题——调动多元史观对历史问题、历史观点进行判断、比较和归纳, 并客观、全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1)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 (解释“文明”一词) 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2)近(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 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 (3)整体史观(全球史观):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4)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 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5)革命史观:人类历史是通过
解题过程:
最终答案:观点一:中国近代史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2分) 史实:1840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2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丧权辱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2分),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日本妥协退让,导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分);面对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不同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国共合作领导了反帝反军阀的国民大革命,中国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 这一观点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基本发展内容,但是局限于革命史的视角,主要强调革命和政治方面的内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注意不够。(2分) 观点二:中国近代史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的过程,是一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史。(2分) 史实: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即经济领域里的工业化(2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及社会生活的变化(2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2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近代化创造了历史条件。(2分) 用近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涵盖了像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比革命史角度广泛得多,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2分) 观点三.运用文明史观进行专题整合 注意以下两个维度: (1)从中西文明联系角度整合:①文明的差异:中国—— 农耕文明;西方——工业文明。②文明的冲突:列强的侵华与中 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③文明的融合: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④文明的创新:洋务运动与西方不一样的工业化道路、 中华民国三权分立模式下责任内阁制的创立、中国共产党“工农武 装割据”道路的探索、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国化(如三民主义中 的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有机结合、毛泽东思 想)。 (2)从中国近代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农业文明向工业文 明迈进。①物质文明: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经济、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近代工业产生、发展,社会生活剧变。②政 治文明:洪仁玕“法治”、“民主”思想→早期维新派“君主立宪”思想 →康梁维新派“君主立宪”思想和维新变法实践→孙中山等革命派 “民主共和”思想和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的实践→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努力探索,体现了近代从 专制统治逐渐走向民主政治的趋势,法制、宪政建设逐渐发展。 ③精神文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康 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新三 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传统儒家 思想的统治地位动摇,思想不断解放,近代思想、文化得到发 展。 观点四.运用近(现)代化史观进行通史整合 (1)1840~1860 年,近代化孕育阶段 ①主干知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逐步 解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萌发;外国的生活方式逐步传 入中国。 ②阶段特征: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 代化的因素,新的经济因素尚处于萌芽状态,近代化的历程并没 有真正开始。 (2)1860~1895 年,近代化启动阶段 ①主干知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 日战争;“中体西用”思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中国近代教 育与交通运输业、大众传媒的起步。 ②阶段特征: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中国近代化 的领导阶级是地主阶级,主要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近代化运 动集中在经济方面。 (3)1895~1927 年,近代化整体发展阶段 ①主干知识:八国联军侵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 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国民大革 命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民族资 本主义走向萧条。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思 潮,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萌芽。交通(铁路、航空)、通讯的进步,报刊业的发展,电影 业的兴起,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②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的 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其指导思想突破“中体西用”的禁锢, 近代化的实践上升到“制度”和“思想文化”层面。这一时期,近代化 最突出的领域是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这一阶段后期,无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探索。 (4)1927~1949 年,近代化曲折前进阶段 ①主干知识: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战 争,解放战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发展和成熟。 ②阶段特征:这一时期,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 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 策,官僚资本的压榨、日本的侵华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历经曲折,几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 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 段。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 观点五、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是列强侵略不断加深,中国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和压 迫,不断进行抗争的历史,是不屈的中国人为争取独立、解放、 民主、富强而努力探索的历史。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是中国从古代农业文明向近现代工业 文明转变的历史,也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碰撞、冲 突、交汇、融合的历史。 从近(现)代化史观角度看,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 现代工业社会变迁的艰难历程。包括政治上,从腐朽的封建专制 统治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经济上,从落后的手工生产向现代 化的机器生产,从封建自然经济向近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 转变;思想文化方面,从农耕文化、愚昧保守心理向近代理性 化、科学化、平民化、世俗化的转变;社会生活和风俗礼仪从愚 昧、保守、繁琐、等级森严到文明、开放、简约、平等、西化转 变。 从全球(整体)史观的角度看,是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到向西方学习,主动融入世界、追赶世界潮流的曲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