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二孔子救人要不要奖赏该怎么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5 05:02:20
高二孔子救人要不要奖赏该怎么写。
不知道该怎样写
高二孔子救人要不要奖赏该怎么写。
解题思路: 孔子不是从个人的道德高尚角度而是从这件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角度来评判的
解题过程:
义与益 从古至今,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束缚着我们:见义勇为,不可受财。而现在我们也慢慢发现,真能做出义举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是围观者的冷漠面孔。 深圳一男子被歹徒狂砍32刀,竟无一人出手相救:南京一儿童不慎坠湖,岸上十几名人竟无动于衷;兰州一面馆被砸,围观者竟没有一个报警。这些事件诉诸报端屡见不鲜,我们不禁扪心自问: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见义勇为的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一个学生救了一个不慎坠河的孩子并收了人家的一头牛作谢礼。这件事引起人们的争论,认为他太贪心,而孔子却肯定了他的做法。孔子的另一个学生为沦落他国为奴的人赎身而不留姓名,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了他。 为什么孔子逆着人们的评论来评判这两件事呢?孔子认为,行义便可得财帛,这是对行义者的嘉奖,是鼓励人们多行义举的措施,是当之无愧的,而默默无闻只会让自身利益蒙受损失,久而久之。人们不愿再见义勇为了。 孔子不愧为圣贤,果真一语道破天机。束缚着我们的双手,不要去见义勇为的原因,不就是这个“义”与“益”的关系吗? 对,孔子想到了这一点。行义举后收受财物会保全利益而损失名声,默默无闻会收获名誉却损失了利益。这样无论怎么做,都必有一方面蒙受损失,那人们便索性闭上眼睛,视而不见那些伸出求助的手。 其实,社会有必要那样复杂吗?在国外,见义勇为会得到受助者的感谢,政府的奖励和社会福利机构的福利。很少会有人因为怕名声受损而拒绝这些金钱,在他们眼中,这一切作为报酬,再正常不过了。 而中国人实在太好面子了,这导致社会观念的扭曲。其实,只要能正确处理“义”与“益”的关系,见义勇为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别在思前虑后,记住孔子对“义”与“益”的解释:收受钱财,不是名誉受损,而是鼓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