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南岳嵩山地理位置,海拔,气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05:08:40
南岳嵩山地理位置,海拔,气候
南岳嵩山地理位置,海拔,气候
嵩山百科名片
  嵩山少林寺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目录
  古书记载
  地理
  景点
  民族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建筑名胜
  人文景观
  气候特征
  特产
  自然资源
  民俗民风
  天文文化
  获得荣誉
  仙人洞府
  交通攻略
  旅游注意事项
  关于嵩山的神话传说古书记载
  地理
  景点
  民族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建筑名胜
  人文景观
  气候特征特产自然资源民俗民风天文文化获得荣誉仙人洞府交通攻略旅游注意事项关于嵩山的神话传说展开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嵩山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月1日零点成功申遗2010年08月01日 00:27   2010年8月1日凌晨零点,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今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月1日零点成功申遗2010年08月01日 00:27   2010年8月1日凌晨零点,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今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古书记载
  嵩山古称外方山、太室山,夏、商之际,已称嵩山为中岳.《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 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 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 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编辑本段地理
  嵩山[1]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149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甚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956处.其中,有13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9处属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规模位于全国县级市之首.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亿年的“ 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编辑本段景点
  中岳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八景”“十二胜”.八景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唐代光启年间(885年~887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为登封八景同赋诗以赞:   月满嵩门正仲秋,轩辕早行雾中游.   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   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   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嵩山除“八大景”以外,还有“十二胜景”即:   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   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   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   熊山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   这些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葱郁,一年四季迎送风雪雨霜,生机昂然.峻极峰上松林苍翠,山风吹来,呼啸作响,轻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涛怒吼,韵味无穷.嵩山秋色,少室红叶更是迷人.少室山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登上山顶环顾四周,群山碧绿,林海荡漾,雪雾飘渺如临仙景.灵霄峡、大仙峡、响潭沟、挂冰崖、水帘洞、回音楼,景物天成,引人入胜.   嵩山中部以 嵩山
  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有太阳、少阳、明月、玉柱等72峰.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古人吕守曾(字待孙,河南新安人.雍正甲辰进士,授完县知县,历官山西布政使)有诗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道出了嵩山之奇美和游人心境的愉悦与宁谧.   少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也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主峰御寨山,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 嵩山旅游地图
  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即在此处驻兵.   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自古以来,它们引起了许多诗人的遐想,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于是历代的墨客骚人、僧道隐士以及帝王将相,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和面貌.差不多给每一座山峰都起了美丽的名称,遂有七十二峰之说.在这些群峰的环抱里以至峰顶之上,逐步盖起了无数的梵宇琳宫、道院僧房.
  编辑本段民族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内居住有汉族、回族、普米族、白族、彝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八个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各少数民族节庆之日,地方政府与汉族同胞共同庆贺,充分展示其民习、民风等民族文化,享受少数民族的习俗乐趣.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景点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   秦汉以降,嵩山中岳大帝的雏形逐渐形成,并不断趋向人格化,虽然其在宗教方面的特殊地位让于五岳之首的岱宗,但仍是国家祀典的五岳之一.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再至中岳太室山,亲率群臣,礼登嵩顶.据传,当武帝登山时,随从官员听到山间有呼“万岁”之声,“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以为有神,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木,以山下三百户为嵩高县,作为奉邑”.又在山上建为万岁亭,山下建万岁观,名此峰为万岁峰,以应山呼之奇.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布诏书,正式确定嵩山为中岳,要求历代祭祀.又据《史记·孝武本纪》称:“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汉代有方土入嵩山寻仙采药,或存思诵神以治病驱邪. 《后汉书·刘根传》云:“刘根者,颖川人也,隐居嵩山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因此随着神仙家和方士在嵩山的开拓,中岳大帝的人格化更为明显了.   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为中岳大帝制作衣冠剑履,以与道经之称相吻合.从此中岳大帝衣着冠戴一直沿袭至今.次年又“重修中岳庙行廊一百余间,饰以丹青,绘以壁画,遍栽松柏百株.”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赠五岳封号,中岳大帝为“中天崇圣帝”,帝后号“正明”,并命翰林、礼官详定仪注及冕服制度,祟饰神像之礼,至时派遣礼官祭之.乾德二年((964年),河南留守侍中,曾差军将孙和登封镇将郭武等,监修中岳庙.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增修殿宇,并创造碑楼百五十间,塑神像及装修新旧功德画壁等四百七十所,这可谓中岳庙史的鼎盛时期(陈知微《增修中岳中天祟圣帝庙》).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庙观殿宇多为塌废.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至十八年(1178年),花钱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两,用工四万八千三百六十二个,重修殿宇二百三十八间,逐渐恢复了庙院状貌.元初尚存殿宇七百五十余间,元末多毁于兵火,仅余殿宇百余间.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进行了重修.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十三年(1656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五年(1760年)、四十四年(1779年)、五十一年(1780年)、五十四年(1789年),都曾规模不同地进行过重修.今日中岳庙基本上保留了当时的宏伟规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筑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嵩山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著名的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元代观星台、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阳书院、刘碑寺题刻等.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唐代以后僧徒在此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修复.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壁画约300多平方米.塔林在少林寺西,为历代和尚墓地,自唐到清1000余年间的砖石……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黄帝内传》云:“王母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黄帝所常游,与神会,迹是.”《孟子》中说:“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就国于箕山之阴,是箕山为益封国也”.今舜墓嵩山之马峪川,启母墓在嵩阳书院之左,许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颠.“尧舜遗风”,“尧天舜日”之语流传至今.《庄子》云:“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颍水”.现在还有“挂瓢崖”“洗耳泉”,据说许由在山泉之下正在为牛饮水之际,大尧与之商谈禅天下,许由听说此事,马上把饮牛喝水的瓢挂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秽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这个事情,嵩山脚下童叟皆知.   据古书《竹书纪年》和《世本》记载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禅位禹后,“禹居阳城”.历代历史学家都认为阳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阳城(在今告成镇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传十七王、十四世,历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阳城数迁,但均在嵩山周围.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广为流传.   “嵩山天下奥”.嵩山是历代帝王将相封禅祭祀、文人学士游宴讲学、高僧名道及骚人墨客等游历、著书讲学或悟禅、隐居之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居五岳之冠,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在嵩山可以领略中华八千年历史进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阳城在这里都有遗址.全山有72峰,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嵩山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登立嵩顶峻极峰极目远眺,黄河明灭一线;鸟瞰山麓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嵩山上道、儒、释三教皆有,道教兴起较早;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在此升仙;西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得古《三皇文》;北魏寇谦之曾从成公兴入此山学道,自称遇见太上老君,要其清整道教;唐代茅山宗十一代宗师潘师正曾居山中逍遥谷修道二十余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均曾向其参访道要,高宗曾为其诏建崇唐观,又别立精思院于岭上;唐道士李筌曾隐于此山之少室山上,研究道教经典,相传于山中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山中著名的道教宫观为中岳庙,此庙现为道教全国、重点开放宫观之一,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山是佛教胜地,少林寺便是它最引人的地域了,在去少林寺的路上(当然,这条路线是早上从洛阳出发直达登封的),可以顺便先去六个地方去转一转的.观星台院落幽静,周公测景,郭守敬观星,从此奠定中国天文学之基业.台东壁日军炮击留下的弹坑,又让我想起芦沟桥畔宛平城上同样的伤痕.中岳庙峻极嵩高,林木荫森,镇库铁人威武雄壮,两廊彩塑中,包拯、海瑞、关羽、岳飞均是仙班有名.嵩阳书院内,“大将军”得意忘形笑歪了身体,“二将军”愤愤不平气炸了肺腑.嵩岳寺塔挺拔雄伟,法王寺彩绘阴曹气氛恐怖.一切给人留下了终生的印记!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大禹,名文命,是夏朝的始祖.夏未建立前,禹是帝舜臣下的一个部落酋长,居住在嵩山与箕山之间.《史记·封禅书》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因此,对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是以嵩山为基础的.据《史记》记载:“禹之父名鲧,鲸之父名曰颛项,颛项之父名曰昌意,昌意之父名曰黄帝.”可见禹是黄帝的后裔.而今人们以“炎黄子孙”来赞誉中华民族的后代.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
  景区一瞥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温度14.3℃,山上平均8.5℃,山上年降雨量864毫米.   由于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界的边缘地区,所以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贯穿河南省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省内全年年均气温为12.8~15.5°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
  嵩山上主要有许多名寺名庙,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一忌称呼不当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应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二忌礼节失当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等话,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同时,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孩子因年幼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嵩山是武林胜地,如果有兴趣的话,到嵩山旅游可以带回一些长、短兵器,既可作为自己平日锻炼身体之用,又可作为纪念.嵩山特产石花茶集观赏、饮茶、保健于一身,是当今生活中的理想饮品和馈赠佳品.此外还有板栗、大枣、猴头菇、猕猴桃等.
  编辑本段关于嵩山的神话传说
  传说 上古时候,玉帝有五个保驾大将,其中有一个叫山高,论文才,为众天将所不及.玉帝让他镇守中原.山高天将下凡后一手持天书,一手镇世宝刀,在那里舞动三下,中原大地很快涌出一座大山.再舞三下,大山随即分为两支,出现了七十二峰.玉帝见此,心中高兴,可不知给“天下奇山”封什么名字好.一个随从悄悄说:“陛下,你看山高天将长得与山一样俊美啊!”玉帝大悦,说“‘山’与‘高’合在一起不是‘嵩’字吗?就叫‘中岳嵩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