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江南从元朝到宋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24 00:21:23
江南从元朝到宋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宋朝到元朝
江南从元朝到宋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 "13、14世纪转折"论:一个正在受到挑战的旧有共识
  伊懋可(Mark Elvin)于1973年提出了"14世纪的转折点"的论点,认为在14世纪的某个时候,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开始发生改变(或者说是长期运作的因果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中古经济活力的消失[1].
  伊氏的这个著名观点并不只是其个人见解,而是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国际中国史坛主流见解的代表.因此之故,在1973年之后,许多学者仍然表露出类似的观点,尽管他们并未读过伊氏的著作.例如傅衣凌师认为在14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力是走在世界前头的",而到15、16世纪,却变成了落后国家[2].漆侠则认为宋代中国经济"居于世界的最前列".但在女真贵族、蒙古贵族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逆转",因此从14世纪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地缓慢、迟滞下来"[1].可见,这种"转折"之说,确实是大多数史家的共识.
  仔细分析这种"转折"论,可以看到在支持这种论点的学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首先,出现这个"转折"的时期,到底是14世纪还是元代?伊、傅、漆诸位学者的看法就颇为不一.但是这一差异,对于我们的研究颇有影响:如果是前者,那么将涉及到对明代初期(洪武朝)的社会经济状况的评价问题;而倘若是后者,那么我们的研究范围又将包括13世纪后期.其次,这个"转折"究竟指的是什么?伊氏似乎认为是经济成长方式的重大改变,因为他认为宋代是中国的"中古经济革命时期",此时期的经济成长伴有大量的技术发明;而在1500—1800年间,虽然出现了经济增长,但是却几乎全然没有技术发明[2].但是漆氏和傅氏强调的,看来是指社会进步速度的明显改变,所以前者坚持认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进展极为缓慢,而且处于迟滞之中"[3]而后者也认为明清中国社会发展"迟滞"[4].然而,究竟是经济成长方式的重大改变?还是社会进步速度的明显改变?这对判断"转折"的性质却至关重要.再次,关于造成这个"转折"的原因,他们的解释也各不相同.伊氏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在14世纪以后的五个世纪中,不论就人口还是资源而言,在中国的经济成长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的边疆,已经开始被"填满";(二)在此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和与外国的交往减少了,中国社会变得更为内向;(三)中国哲学家们对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对系统的调查研究感兴趣,而是依赖于内省与直觉,因而没有科学的进步来激发生产技术的进步[l].漆氏认为13、14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逆转, "只是由于女真贵族、蒙古贵族所代表的落后经济关系的渗透,以及这种关系与汉族大地主阶级所代表的农奴制关系相结合,成为我国社会前进的阻力"[2].而傅氏则强调明清中国生产力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加强封建专制主义,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从政治、经济诸方面,延缓社会阶级分化",限制了近代阶级的前辈的发展,使它们不能达到成熟的地步[3].
  不过,尽管有这些分歧,支持"转折"论的学者在以下方面意见仍然一致:第一,在南宋末年与明朝初年之间,中国的社会经济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这个变化的结果,使得此后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方式,与此前时期相比,出现重大差异,因此形成"转折".具体地说,就是经过这个"转折",中国的社会经济变化方式由以前的"唐宋变革"变成了"明清停滞".
  以上"转折"论的诸要点,近年来已受到若干挑战.首先,韩儒林、师道纲等元史学者提出:元代并不是一个"黑暗时代";相反,在元代时期,中国经济在唐宋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上升,"有长足的进步"[1].其次,林金树、杨国桢、陈支平等明清史学者也反对将明初划人这个"转折"时期.他们认为明代初期的几十年,是一个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阶段[2].再次,郭文韬等农史学者认为元代与宋代一同构成中国"南方农业突飞猛进"的阶段,而明清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纵深发展"、从而"达到顶峰"的阶段,因此元代及其前后几十年并不存在"转折"[3].最后,从最新的一些关于唐宋和明清的研究成果来看,至少就江南地区而言,以往盛行的若干重要理论如"唐宋变革"论和"明清停滞"论,并不符合历史实际[4].既然没有"唐宋变革"和"明清停滞",那么14世纪的转折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尽管至今为止尚未见有专门的著作对此"转折"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但是近年来的许多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对前述的"转折"论确实已经提出了有力挑战.从此意义上来说,"转折"论尽管在今天的中国史坛上仍然还占据着主流见解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已经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