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其中点评、感想,一百字以上.12月5日(包括)以后的新闻都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7 22:46:42
其中点评、感想,一百字以上.12月5日(包括)以后的新闻都可以
其中点评、感想,一百字以上.12月5日(包括)以后的新闻都可以
战争的伤害决不是单方面的,对于受害国,这种灾难和伤害无疑是刻骨铭心的.而对于发动战争的一方呢?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萤火虫之墓》,讲二战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民在战争中受到的创伤和悲惨命运.
加藤嘉一的新书《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一书中,写中日两国对历史的认知一章很中肯,是这位80后日本年轻学者努力实践和思考的结果.
中国民众大多会有如此的疑问,面对二战日本侵华的史实,为什么日本不正面反思,反而频出类似于“参拜靖国神社”,“高官发出极端言论”,“修改教科书”等事件.加藤嘉一谈到,两国如此迥异的差别,关键在于两国对历史认知的差异.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八年抗战,这给中国人民无疑是情感上最大的伤害,而中国付出沉重代价战胜日本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日本则认为自己战败于美国,是因为美国两次利用原子弹对日本本土进行残酷轰炸,导致日本最终投降.日本发动战争是罪恶方,但同时日本人是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核轰炸的国家,也是受害方.并认为侵华只是二战中的一部分.这种基于不同认识产生的观点使中日战争像一块埋藏很深的伤疤,总在不时被触碰.特别是两国发生贸易摩擦,政治分歧,利益纠纷时,这块伤疤随时被揭起,疼痛无比.八年抗战的伤痛不久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被淡化,反而通过教育使一代一代的中国人铭记这段历史,因为这战争带来的灾难太甚很难从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消失.正如原子弹轰炸很难从日本国民的记忆中消失一样.这种恶循环会导致名族主义的复兴,对于两国未来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历史无法改变是客观事实,而对于历史认知可以通过双方沟通和时间来改善.否者,这块伤疤在两国发生情绪化事件时,又将隐隐作痛,使两国民众的仇视情绪永远得不到化解.这是强调发展的两国永远不想看到的.
宽容,一种以理解和沟通为前提的胸襟,是中日双方所需要的品格.它强调发展为主线,在不断地中日摩擦中以不断沟通来取代互相的言论攻击,真正理性认知历史,以宽容的姿态各自反思,为未来作出当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