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初三思想品德问题国家怎样做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9 13:26:39
初三思想品德问题国家怎样做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初三思想品德问题国家怎样做才能实现社会公平
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的发展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
对我国的中华文明用成语来概括一下.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等.
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认识.
①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③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最强盛、先进的文明之一;
④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⑤我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
近代以来,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②国家的落后 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作为当代中学生,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②要树立忧患意识;③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怎样认识百年抗争
①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宁死不屈;
②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
(1) 当祖国面临内忧外患时,忧患会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当祖国发展兴旺时,忧患可以使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居.
(2) 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教育、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因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为实现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 我们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时代相传.
② 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
通过学习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你知道了哪些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分别给你什么启示?
①正是有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启示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③只有社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启示我们要热爱社会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落后就要挨打.这启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
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
(1)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4)是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第五课 财富之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尊重财富,鼓励创造财富的时代.
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或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创造财富的源泉: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⑴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经济制度的改革,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为了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还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分配制度和政策是激发各种生产要素活力的有力杠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⑴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⑶关系:分配制度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为什么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
⑵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⑶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创造、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迈进,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才能永立潮头,拓展更宽更广的道路.
勤俭节约的意义是什么?
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⑵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
⑶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
⑷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
(5)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因此,在艰苦的年代,我们要用勤俭节约渡过难关,在富裕的年代,更要用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我们的品德.
(6)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的影响.
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念
(1) 勤俭节约,不摆阔,不攀比
(2) 在消费前做好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
(3) 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的商品
(4) 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
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
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
存在弱势群体的原因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同时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发展方面还有较大的困难.
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⑴含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
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残疾人以及遭遇灾祸的人群等.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
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维护社会成员平等的重要性是什么?
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使社会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平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1)新中国的成立,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维护公民的各项权利,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表达自身意愿,维护自身权益.
(3)在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为每个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了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原因:
(1)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2)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3)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因素
(4)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
表现:
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⑴平等不等于平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1)平等总是相对的.
(2)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3)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第九课 和你在一起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义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我国政府在帮助、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我国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方面所做的努力)
⑴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支持,建立健全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
(3)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
(4)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并出台相应政策.
(5)我国还通过法律援助,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用的法律服务.
(6)政府还通过帮助残疾人康复、入学和就业,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实施救治和关怀政策,为每个公民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等等.
我国和世界各国,有哪些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民间组织?
⑴“春蕾计划”
⑵中国扶贫基金会
⑶中国红十字总会
⑷中华慈善总会
⑸联合国难民署
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为什么要关爱帮助弱势群体
(1)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2)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与尊重,可以让他们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4)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5)帮助他人有付出也有收获
(6)只有相互关爱,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充满爱心与祥和的美好世界.

关爱弱势群体,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第十课 聚焦两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的根本途径和有效形式.)
正确区分下列概念:
⑴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⑶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⑷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⑸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⑺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⑻我国的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任期、制度和主要职权是什么?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任期:每届任期五年.
会议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
主要职权:①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②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
③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
④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职能(三大职能):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人民政协的主题: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知识点:
①年满18周岁时,我们就拥有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我们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
②年满18周岁
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选举的一般程序:
①选民登记;②推荐候选人;③候选人产生;④代表选举.
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四大民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⑶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
宪法修正案高票通过的原因和意义:
因为宪法修正案广泛听取了民意,集中了民智,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反映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也标志着我国的依法治国走上了新的进程.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对于保证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离开了法制建设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可靠保证.
⑵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3)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
(4)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5)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
为保证我们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违背人民的意愿,严格依法办事.我国建立了广泛的、多渠道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①党的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③人民群众的监督、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以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行使监督权,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强的表现.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有哪些?
⑴行使监督权的渠道: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由人大代表向人大提交议案.②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拨打联系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③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
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这是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
人大代表的性质和身份: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⑵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⑶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

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特征、表现)是什么?
⑴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
⑵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⑶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就发展阶段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1956年-2050年左右):
从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2050年左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什么?正确认识这一国情,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认清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⑵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内容、核心内容
⑴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⑵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⑶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⑷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
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2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而展开,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解题金钥匙: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问题最根本的途径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一些重大历史成就的原因:
⑴最根本的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⑵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⑶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⑷贯彻落实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⑴内容(“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⑵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或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①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保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不仅社会主义建设搞不起来,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②四项基本原则犹如四根支柱,支撑者共和国的大厦,是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①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
②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各项制度,这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目标,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
②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③当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但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⑴20多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⑵在新世纪的正程中,我们仍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