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盲人挑灯 盲人挑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他看到一盏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起来.身旁的一位村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6 20:57:00
盲人挑灯
盲人挑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他看到一盏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起来.
身旁的一位村民说:“孙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挑一盏灯笼岂不可笑?僧人于是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说:“现在室黑夜吗?我听说黑夜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点燃一盏灯.”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呀?”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住了.
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我就没有.虽然我是盲人,但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我了.
自然段2中盲人说:“我听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自然段3中,僧人肯定盲人挑灯“是为别人照明”,但盲人为何要否定,这样写有何好处?
盲人挑灯 盲人挑灯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他看到一盏昏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起来.身旁的一位村民
1.第2节展现了三种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是光用肉眼看事物者、用脑子思索事物者、用心看事物者,是通过一说、一问、和一答来表现的.这样写的好处是:既叙了三人的关联和差距,又昭示了一个深邃的哲理——盲人挑灯是为了让他人不成为盲人.
2.
说明盲人尽管眼盲,但心中却亮着一盏不灭的灯
3
这样写,是为造成一种反差,制造悬念,更引人入胜
4
.第5节盲人的自问自答中,谈了他自己的人生体验是助人等于助己;得出这一体验的原因是(引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我就没有”.从中表达了一个真理(八个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