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在《论语 微子》“荷蓧丈人”一节中,当子路把遇丈人的是告诉孔子后,孔子“使子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7 13:10:41
在《论语 微子》“荷蓧丈人”一节中,当子路把遇丈人的是告诉孔子后,孔子“使子路
在《论语 微子》“荷蓧丈人”一节中,当子路把遇丈人的事告诉孔子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孔子想让子路告诉丈人什么?
在《论语 微子》“荷蓧丈人”一节中,当子路把遇丈人的是告诉孔子后,孔子“使子路
首先,我不是搞学问的学者,只是《论语》的读者,以下只是个人见解,谨供参考: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孔子想让子路告诉丈人的就是子路说的这番话.孔子个人是非常推崇高洁的贤人隐者的,而荷蓧丈人的言行则委婉地表示了其对孔子所行之道的质疑.孔子因此使子路向丈人解释自己的“志”与苦衷.“序长幼之节”,“明君臣之义”是孔子儒家的主张.“欲洁其身”是丈人这种隐者的主张,孔子针对这点指出“(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的话),就会乱大伦.”并为自己辩解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并不是追波逐流,与世沉浮.“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孔子也承认在当时他的道理是行不通的,但仍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接舆也曾唱歌劝孔子放弃,孔子想辩解,接舆却没给他机会,早早地走了.当时认为孔子的道理行不通并加以嘲笑的人是很多的.
文中说:“至,则行矣.”表面上说丈人外出了,实际上应当是丈人故意避而不见.子路所说的那番话是孔子教给他的无疑,至于当时子路是对丈人的二子说的,还是故意扬声使丈人听见,就不得而知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对着孔子说的,(“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显然是孔子的口气,子路再狂也万不敢对师父说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