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请谈谈明朝的强盛和衰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3 02:47:21
请谈谈明朝的强盛和衰落
我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听到一些明粉说,明朝不和亲 不割地 不纳贡;皇帝不怕死 不投降,堪称古代中国最强盛之王朝.我对明朝不太了解,只知道他的前期强盛,后期衰落.
请各位试言之,说话不要太偏激,中肯一些.
请谈谈明朝的强盛和衰落
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吧
  明朝的疆域,被后人称作远迈汉唐,其实就是超过汉朝和唐朝的意思.明朝最强盛的时候,东抵库页岛.整个东北地区加上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和海参威都是明的领土.海参威现在还有一个石碑记载着明朝在这里设立努尔干都司. 西达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差不多在哈密的地方. 南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这样的疆域其实我觉得还无法和唐朝全盛时期相比.
  说到明朝的强盛和衰落则是有的一提得.因为明朝一直以来没有唐朝长达140的全盛发展期,却也没有唐朝后半程的衰败和割据.明没有彻底解决北方的游牧民族骚扰,国内小的内乱也不断.却一直没有大的祸乱.有延续比较持续的大部分和平时期.总的来说,明朝的繁荣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1368年-1449年经历了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和正统约80年.这个时期从洪武建国的恢复、建文的发展、永乐的强盛一直到及仁宣之治,可谓万国来朝.从永乐皇帝的5伐漠北、兵取安南(越南),郑和下西洋,到洪熙、宣德的承平治理都是真的可以同汉唐媲美的繁华盛世.而这一时期,也是明朝特有的“内阁”制度的开创时期.
  然而到了正统(明英宗)时期,随着三杨的故去和对宦官的宠幸,明朝日益腐败、社会也日趋混乱.终于发生了正统14年的那场土木堡之变.这次战争中,皇帝被俘、明朝主力全失,差一点赴了北宋的后尘.幸好有于谦为代表的忠臣立主坚守,顶住了瓦剌的要挟和进攻,在北京保卫战中打退了敌军才保住大明江山.即便如此,明朝也从15世纪前半期的辉煌之中没落沉寂了下来.军事上自保、政治上没有以前的清明.但整个社会却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那就是市民经济的萌芽阶段.
  1488年,明朝孝宗皇帝即位,年号弘治.他力革政弊,任用贤良,使得已经衰败的明朝再次兴盛起来,史称“弘治中兴”.这个时代也可谓盛世,可惜比较短暂只有18年.接下来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比较荒淫前期又宠幸宦官和奸臣,朝政再次进入比较晦暗的时期,还好当时有名臣李东阳、杨一清和杨廷和等人才使得国家没有濒临灭亡.其后由于正德皇帝年轻驾崩无子,由堂弟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这个人聪颖过人且在位的前10几年确实是有所作为的.然而由于信奉道教和不信任大臣,使得明朝丧失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且由于后期任用奸臣严嵩,造成了社会混乱政治黑暗20余年.
  1566年,嘉靖帝崩.隆庆即位,他在位六年表现平庸,但是因为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辅佐,国家再一次回到正轨上来.是隆万大改革的开端.尤其是1573年万历皇帝即位之后,由于任用首辅张居正改革,令明朝再次进入全盛时期.万历元年至万历十年被称作“万历中兴”,这一时期的明朝财政充裕,超过了明朝以前任何一个时代.军事上任用了谭伦、戚继光、李成梁等猛将,国境也相当安宁.但是好景不长,张居正于万历十年(1582年)故去之后,皇帝开始了对张的清算.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后,明神宗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不上朝.再加上万历20年前后的三次大的战征结束之后(即平宁夏勃拜、西南杨应龙以及援朝抗倭的万历三大征).虽然都胜利了但耗费了大量财政,使得万历中兴气象全失. 而同一时期,由于爆发了关于立储的“争国本”事件,多名内阁成员辞职或被罢黜,让万历皇帝无心于朝政.大量官员得不到任命和提拔,再加上辽东地区李成梁对女真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的放纵,最终酿成大祸患. 此一时期,明朝政局已经几近瘫痪(民间却十分繁荣),而东北的努尔哈赤起兵叛明.1616年称后金天命汗,1619年萨尔浒全歼明军五路围攻.接下来几年间取辽阳、沈阳等地.给明朝内地带来了巨大的边境威胁.明朝宫闱之中,万历驾崩,后任者泰昌皇帝一个月之后也死了.
  1621年,天启皇帝即位.这个人酷爱木匠活,自己不理朝政还用魏忠贤祸乱朝纲,最终天启的七年时间把明朝送上了不归路. 后来的崇祯皇帝虽然勤政爱民却无法改变党争、天灾以及西北和东北变乱的局面.崇祯的17年也是大明王朝作为统一政权而存在的最后17年,这期间有过对西北农民军的全面胜利,有过对东北后金(后来的清朝)的短暂平息,然而一切积重难返无法挽回.最终让明王朝在1644年春覆亡了.
  明朝有着中原王朝少有的自始至终的刚硬.我们知道,汉朝有过和亲、两宋有过岁币.明朝却始终没有给侵略者送过礼送过女人,即便是皇帝被俘虏了也能够战斗到底.这确实是事实,是刻个可敬的.但是有的时候明朝君臣沉陷在这种光环之下,不能够审时度势地徐图缓进,丧失了一次次反败为胜的机会.举例说,明末崇祯年间,清朝并没有拿下中原的能力和想法.而明朝在面对两线作战的时期也有了集中兵力安内之后再攘外的策略.但是这些个想法暴露之后遭到了大臣的一致反对,他们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却很不识时务.而皇帝也没有坚定的意志,反而有一次处死了谈判代表以掩盖自己谈判的意图,这确实有点自欺欺人了.但是,值得可敬的是明朝确实有一种骨气,一种决战到底的决心.而明朝的军队,自建国到灭亡都有很强的战斗力(明末的天雄军、秦兵、洪兵、关宁铁骑、左良玉、秦良玉的部队)这是很难得了.相比后面清朝的丧权辱国,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无论其强盛衰败,无论其辉煌屈辱,虽是过去,却值得深思. 不是吗? 明朝清朝所共同的地方,都是“一己”的天下,都是某个皇帝以及其家族势力的天下,人民从根本上说都幸福不到哪去.然而,毕竟还是有不同的.举个例子,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忠良,苏州一个官员被押解进京.由于此人仗义爱民,百姓纷纷解囊相助,让带他走的东厂不要迫害此人.而在东厂走狗的威逼和辱骂之后,苏州市民群情激奋,打死了其中的几个官员.还有,在明代,官员纷纷以勇猛直谏为荣,以苟全顺命为耻.谁要因为直言而被皇帝打了板子流放判刑,是一种光荣.
  我所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 推荐看吴晗《明朝大历史》, 孟森《明史十六讲》. 以及樊树志先生、毛佩琪先生和南炳文先生的作品. 最推荐的是《明朝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