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和她的名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5 15:51:28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和她的名言
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个诺贝尔文学奖的()积作家.我知道她的作品()

莫言,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个中国级,我知道的作品有,生死疲劳,蛙

德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有哪些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

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以及作品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8

中国为什么很少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因为诺贝尔评价人的观点与人生观价值观跟古老的中国都有很大差异.一个现实是由多方面原因组成的,诸如传统啊中国的文化元素啊,当然成功只需要一个理由,失败的总有很多.另一方面是中国有高品位的文学家,却没有优

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谁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北京时间19时)公布.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阿拉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叫什么

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年1988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

莫言是凭借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凭借作品《蛙》此次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NobelPrizeinLiterature2012wasaward

莫言是怎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诺贝尔奖不是他去争取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组织一个评审委员会,打分投票出来的再问:在具体一些就更好了再答:官网流程如下1、上一年9月:寄出提名名单。诺贝尔委员会(俗称“诺奖评委会”)向600-700个具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什么文章?

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作品是《蛙》《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与他的其他重要长篇作品,如《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劳》等

2012年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谁

中国莫言再答:你的支持是我前进动力'不懂可以继续问我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名言

生如夏花般灿烂,死若秋叶般静美——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穿过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日本,川端康成《雪国》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美国,玛格丽

莫言是凭借哪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只因为一部作品哦,而是他的所有代表作一起选.2012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TheNobelPri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名言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金色笔记》、《堕入地狱简况》、《黑暗前的夏天》、《最甜的梦》、《爱情,又来了》等多部作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川端康成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名言

诺奖新得主多丽丝·莱辛  特别喜欢的一个老人,很经典的一些话,整理整理出来供大家一起来思考.或许有人说未必都对,这话可能是真的,但也无可否认是真理.  ·Thatiswhatlearningis.Yo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是哪年?

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求历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的作品及作者1900年代1901年法国苏利·普吕多姆他的诗歌作品是高尚的理想主义、完美的艺术的代表,并且罕有地结合了心灵与智慧.1902年德国特奥多尔·蒙森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

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