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黄香温席中属活用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2 13:31:15
文言文中黄香温席中属活用词
高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1羞:以……为羞,意动2小:认为……小,意动3奇:以……为奇,意动4智:认为……聪明,意动5毒:认为……有毒,意动6乐:以……为乐,意动二1①代词,译为“他”②结构助词,译为“这”郯子之徒:郯子这一

初二下文言文,词类活用.

奔动词作名词奔马上名词作形容词向上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鸢像鸢一样名词作形容词息名词作动词上在上面名词作形容词祥形容词作动词说出亲家人旧旧友形容词作名词乐使动

高中文言文,找出句子中活用的词,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做动词,怀有二心2.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结盟,名词用作动词3.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词做名词信物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第一册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2、越国以鄙远《烛》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烛》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5、朝济而夕设版焉《烛》6、共其乏困《烛》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8、闻寡人之耳

文言文,词类活用, 

1、东,方位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东.2、对,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回答.3、使,动词,作名词,意思是劳力.4、闻,动词,使动,意思是让……听到.5、异,形容词,意动,意思是认为……奇异.

求文言文《童区寄传》活用词及解释!

“郴州荛牧儿也”:“荛”本意是“薪”.活用为形容词“打柴的”.“力上下,得绝”:“上下”本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下磨蹭”.“郎诚见完与恩”:“恩”抽象名词,活用为动词,“好好对待”.“刺史颜证奇之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

新课标词性活用汇总新课标词性活用汇总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上)《〈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七上)《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高润清收集整理A.名词活用为动词:1.稍稍宾客其父2.但微颔之3.每至晴初霜旦4.虽乘奔御风来以疾也5.卒辇而致之6.驴不胜怒,蹄之7.苔痕上阶绿8.妇抚儿乳9.无不伸颈、侧目

文言文词类活用有哪些?

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中学文言文词类活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37973.html?md=3

请问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怎么判断是什么词做什么词.

把现代文的语法弄懂,什么主谓宾,定状补都搞清了,文言文也照套,还有一点,记几个典型例子也很重要的.本人经验之谈

文言文指出词类活用解释

1.负:使负担;2.完:使完整;3.前:向前;4.舍:让……住宿;5.间:偷偷地,或者走小路;6.廷:在朝堂接见;7.归:使之归,送他回家;8.刃:用刀砍;9.严:尊重;修:修饰;10.急:使焦急,把

古文翻译(文言文词类活用)

解题思路: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一个难点,要掌握它需要一的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解题过程: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则思知止以安人D.驼业种树由

文言文词类活用

可参考百度文库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

就是文言文的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弄清三个论证点,还要记住呼应文题的话.曹刿论战要记住最后一段的一而、二而.邹忌讽齐王纳谏要记住论证方法,弄清三个不同的人对邹忌回答的背后暗示了什么,客人是为了讨好他,妻子是爱护他,

文言文 词类活用请说明

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词类的活用又是这个难点中的重点.文言文有时因为词语不够丰富,有时也是出于修辞的需要,一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要活用.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

精卫填海文言文 词语活用

北:向北文:通“纹”东:向东

文言文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考生备考的难点,词类的活用又是这个难点中的重点.文言文有时因为词语不够丰富,有时也是出于修辞的需要,一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要活用.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