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3/29 18:13:19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什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什么?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1996年德洛尔代表闰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后,“学会做事”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种价值导向.随着时代的演进,学会做事的内涵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局限,“学会做事··…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理解为其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看作是单纯的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知识和信息的支配作用使得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学会做事,不仅是指通过开发技能和实践专门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将知识和学习融人到实践中,而且还要发展各种能力,包括生活技能、个人素质、兴趣和态度.”
在职业社会的价值导向发生变化时,大学生自身的角色也在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更多的大学生要进人中低端职场,从事一般社会性劳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业社会,学会做事已成为他们在职业现场生存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学会做事”的价值导向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显得日益重要.
  1“学会做事”导向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Rokeach(1973)认为,价值观影响行为,并且有间接的和直接的两种方式.Elizabeth C.Ravilin(1987)的研究表明,价值观与对职业事件的知觉和决策具有一致性.即个人准则可直接影响意向和行为,也可通过态度进行间接影响.而价值观的形成,又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价值观取向的总格局,教养方式等亚文化特质决定具体价值取向的强度”.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力度与效度.“学会做事”导向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以学会做事为价值引导,以培养符合职业世界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为目标,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适合职业社会的发展要求.
当前,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职业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不管是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来看,还是从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选择意向来看,学会做事导向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都显得不可缺失.
  1.1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如果拥有正确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就会真正明白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会有付出努力去争取的倾向,自然也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职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激发工作的责任感,才能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有创新的激情和发展的动力,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职业价值观教育能赋予大学生有效参与工作的机会与能力.因此,为了促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可缺少.
  1.2顺应职业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现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规格内涵也日益丰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人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职业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要使大学生具备适合职业社会所需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
  2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虽然,在学会做事价值导向下,职业价值观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然而,当前职业价值观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曾担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谈松华研究员不无忧虑地说:“珍爱生命、同情友爱、平等待人、热爱劳动、热爱本职、勤奋钻研,这些价值和情感,正是为人处事和从事本职工作的立足点.联系中国的现实状况,恰恰是这些看来不言而喻的内容在教育中被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太欠缺了”.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值得优化与改进.
  2.1重显性价值轻隐性价值
职业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既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一面.显性的作用是人们直接可以感觉到的,体现在大学生求职就业时,对就业心态的调节、对职业选择的把握方面.隐性的作用则表现为暂时不被人重视和发现,蕴涵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之中.由于隐性价值与显性价值的不同特点,使人们更容易重视显性价值,忽视隐性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体现在对显性作用的认识上,即停留在对择业就业的价值观教育上,只把即时就业上岗作为职业教育目标,而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长效素质,甚少顾及.
  2.2重说教轻沟通
一直以来,教师遵循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似乎讲授是教师亘古不变的唯一教育方法.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重理论,轻体验;重灌输,轻沟通,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以长者身份说教的方式,给学生以价值灌输,教师俨然成为教育活动唯一的中心.然而,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既需要单向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双向的互动交流,而重说教轻沟通的教育方法往往忽视了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这必定导致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的断裂.
  2.3知性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脱离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与德性本是内在一体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功利主义日益泛滥,德性教育日趋淡化,知性与德性开始分离.“特别是到现代时期,工具理性的膨胀使得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导的知性教育居于宰割地位,而德性教育却日益丧失其领域与地位,甚至在市场化力量面前逐渐边缘化.这样,教育出现一种知性取向,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就业导向下的急功近利,使完整的教育往往局限于技术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处于被疏远和边缘化的地位.情感诉求、价值关怀、道德规范、伦理明察等顾及甚少,造成知性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脱离.
  2.4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生活结合不紧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从理念层面来看,根本之点在于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不但影响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最终是在职业生活中得以体现并发挥作用.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与职业生活相适应.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还没有真正触及到职业价值观的内核,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更多地强调“做人”的一般价值观,而没有切合职业社会的动态,没有融人有利于“学会做事”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的元素,使得这种价值观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的意识和观念.由于价值观念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核心和思想意识的精髓,它具有支配人的思想活动和决定人的行为趋向的重要作用.因此,价值观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还有许多消极的因素,如功利主义,个人本位严重,团体意识少,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又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何促进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市场要求的职业价值观,使之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确保大学生养成适时的职业价值观,促进他们更好地就业、工作和生活,必须注重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应该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
  3.1内容上:价值引导,做事做人双重建构
从价值层面来讲,教育就是一种价值引导.职业场所对人才价值观的重视和内涵的要求,决定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地位和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遵循职业社会崇尚“学会做事”的价值导向,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新与优化,应从“做事”“做人”两方面进行建构.
首先,要坚持价值引导.对价值的理解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方式,决定了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有效程度,决定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到底能否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价值引导.因此,在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时,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认知、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实现的教育.
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性行为,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相互照映.通过价值观实现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内化,促其行动,使他们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从而完成价值认知与理解—价值实践这样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教育过程,使价值引导成为规范其行为的内在动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活动,把自我职业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
其次,要解决学会做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态度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色彩.经济收人的高低,物质生活的舒适安定构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部分大学生在其个人知识和能力水平较大提高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却越来越淡薄,对诚信、美德等人格修养方面重视不足.因此,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确立健康的生命意识与合理的生存方式,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人格修养,树立社会主导的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自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自身所处的职业社会所提倡的职业价值观相吻合.完成从自我意识到自我定位,从自我改进到自我完善的转化过程,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做人境界.
再次,要解决学会做事的问题,即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除了职业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外,职业精神(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人合作和职业规范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职业精神和职业基本能力也是学会做事的必备条件.然而,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
因此,“学会做事”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提升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学会劳动、尊重劳动、尊重人.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确立.
  3.2形式上:渗透体验,课内课外双向结合
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有口头讲述、书面阅读和课堂讲授等.它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是教育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时代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众多信息冲击大学生头脑,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相应地采用多途径、多形式的教育方式.不能囿于课堂教育,而要通过课堂教育、生活教育和职业世界的亲身体验等方式,将职业生活引人教育世界,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扩展到职业世界,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融人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
  3.2.1加强课内渗透
课堂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认知和概念把握是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必要的价值观的系统教育和深人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将职业价值观融人到与职业技能教学相关的课堂教育之中,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授专业知识的讲坛,也要成为进行职业价值观渗透、塑造学生思想品质、职业素质的阵地.
在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渗透时,应从现实世界人手、以时代价值为切入点,以“学会做事”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导向,把握职业价值观要求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使大学生成为职业价值观渗透的受益者.
  3.2.2尝试课外体验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通常,只有当学习者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体验时,这种价值才对他们具有意义.也只有这样,这种价值才真正被一个人所拥有”.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职业价值观教育纳人大学生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教育.
利用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爱心回报社会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无私奉献的情感,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价值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进一步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人企业体验生活.实习期间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了解企11%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使顶岗实习成为磨练专业技能的平台,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事、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课内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价值观融人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人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3.3方法上:内在感化,教师学生双向互动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教育成功的保证.为了追求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从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不是仅靠有关价值观的说教或几堂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能等同于价值观传授或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传授或品德教育仅仅是职业价值观学习中的一个过程,更多是教会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一种概念认知,而很难使学生能在现实中去执行.奎苏姆宾博士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我们并不是因为知道某件事情所以就去做的,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做这件事情所以才去做它”.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把握和充分利用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要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要师生相互交流,双向互动,在一种开放、坦诚的氛围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彼此分享各自的价值观,将认识阶段获得的价值观,进人到情感阶段,使学生找到自己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使职业价值观真正内化,从而确保职业价值观整合到学生的行动中去.
  4结语
  职业价值观本身是抽象的,但只要师生双向互动,坦诚对话,职业价值观教育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政治化说教式教育,学生也能在生活体验中,在不知不觉中融人自身日常生活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之中.这样,在坦诚、开放、互动的氛围中将职业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感悟,使大学生学会在个人幸福和工作满意之间进行协调,实现个人与职业、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完美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