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5 22:38:11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
求文言文“ 之,以,而,焉 的意义和用法”,
求“之,以,而,焉的意义和用法”,
之 zhī
〈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
◎ 之 zhī
〈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 zhī
〈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 zhī
〈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
◎ 之后 zhīhòu
(1) [after]∶紧接在…时以后
作出安排之后,我们就照着办
(2) [behind]∶在…后面
房屋之后有棵大樟树
(3) [afterwards]∶然后
之后他又给我来过两封信
◎ 之乎者也 zhī-hū-zhě-yě
[archaism;literary jargons]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虚词,现在常用来形容咬文嚼字与迂腐的书呆子气
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
◎ 之流 zhīliú
[suchlike] 同一类的某人或某物
往往不是一位贵族,而是一个流浪汉之流的人
◎ 之前 zhīqián
[before]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 之字路 zhīzìlù
[switchback;curve in a road] 山区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径
旅行者爬上一些易爬的之字形路
以 yǐ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2)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3)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4) 使,令 [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5)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6) 凭借;仗恃 [depend 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7) 认为,以为 [consider as ]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8)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9) 做,从事 [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词性变化
--------------------------------------------------------------------------------
◎ 以 yǐ
〈名〉
(1) 原因,缘故 [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2) 无固定职业的人 [unoccupied 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3) 以色列的简称 [Israel].如:阿以战争
◎ 以 yǐ
〈介〉
(1) 把,拿 [using;taking;by means of ]——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3) 依,按,凭 [in accordance 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 吴者.——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5) 在,于 [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从,自,由 [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 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7)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 以 yǐ

(1) 为 [in order to;so as 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 因为,由于 [because 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4) 和,而 [and;as well as ]——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5) 则,那么 [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6) 才 [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7) 表目的或结果等 [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 以 yǐ
〈助〉
(1)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 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 能以
常用词组
--------------------------------------------------------------------------------
◎ 以暴易暴 yǐbào-yìbào
[substitute one tyrant with another] 用残暴者代替残暴者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不知其非矣.——《史记·伯夷列传》
◎ 以便 yǐbiàn
(1) [so that;so as to;with the aim of]∶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说话清楚些,以便听懂你的意思
(2) [with an eye to;in order that;in order to;so as to]∶为了有利于
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史记·魏公子列传》
◎ 以次 yǐcì
(1) [in proper order]∶按次序
以次购物
(2) [the following]∶某点以下
以次各位
(3) [other]∶其他
俺家也无以次人丁,便要访问李郎消息,也没个人.—— 明· 汤显祖《紫钗记》
◎ 以还 yǐhuán
[after a certain time in the past] 以来
海禁以还
明清以还
三古以还年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 以及 yǐjí
[together with;and;as well as;along with] 表示并列关系,还…,和…,同…
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
◎ 以己度人 yǐjǐ-duórén
[judge others by oneself;measure others' corn by one's own bushel] 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别人;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圣人以己度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古今一也.——汉· 韩婴《韩诗外传》
◎ 以假乱真 yǐjiǎ-luànzhēn
[take the false article for genuine ones;pass off the spurious as genuine] 把假的混合在其中当成真的
◎ 以儆效尤 yǐjǐng-xiàoyóu
[serve to warn others against following a bad example;as a warning to others] 严肃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况这些枪手们,即令果是科目中人,也成了斯文的蟊贼 ,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清· 李绿园《歧路灯》
◎ 以快言论 yǐ kuài yánlùn
[pleasing speech] 使言论痛快.以:目的连词.快:使…痛快,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 以来 yǐlái
[since] 表示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
受命以来.——诸葛亮《出师表》
自唐显庆以来.—— 清· 姚鼐《登泰山记》
◎ 以理服人 yǐlǐ-fúrén
[persuade through reasoning;convince sb.by sound argument] 用道理使人信服
要以理服人,不能强人所难
◎ 以力服人 yǐlì-fúrén
[try to convince people by force] 用强制手段使人服从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 以邻为壑 yǐlín-wéihè
[shift one’s trouble to others as one who uses his neighbour's field as a drain] 《孟子·告子下》:“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把邻国作为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放到那里.表示嫁祸于人
◎ 以卵投石 yǐluǎn-tóushí
[like an egg knocking itself against a stone;kick against the pricks] 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以貌取人 yǐmào-qǔrén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才能
◎ 以免 yǐmiǎn
[in order to avoid;so as not to] 用于提起下半句话,表明前半句话是为了使下半句话所说的情形不至于发生
◎ 以内 yǐnèi
[within;be less than] 界于一定的时间、范围、数量之中
十天以内
◎ 以前 yǐqián
[onetime former;previous] 指时间上某点、某个转折或某个事件之前
今三世以前.——《战国策·赵策》
神农以前.——《史记·货殖列传》
视三十年以前.——清· 洪亮吉《治平篇》
◎ 以人废言 yǐrén-fèiyán
[reject saying because the speaker is what or who he is] 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 以上 yǐshàng
(1) [more than;over;above]∶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the above;foregoing]∶前面的
◎ 以身试法 yǐshēn-shìfǎ
[defy the law] 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指明知故犯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 以身殉职 yǐshēn-xùnzhí
[die in harness;die a martyr at one’s post] 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生命
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纪念白求恩》
◎ 以身作则 yǐshēn-zuòzé
[set an example by one's own action;play an examplary role]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
◎ 以是为恨 yǐ shì wéi hèn
[feel regret for that] 把这件事当作遗憾.一说“因为这件事感到遗憾”
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 以外 yǐwài
[except;beyond;outside] 表示在一定的范围、界线或其他限制线之外
营房以外
◎ 以往 yǐwǎng
[in the past;before;formerly] 某点以前的时间
从此以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以为 yǐwéi
[presume;think;believe;consider] 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 以下 yǐxià
(1) [below;under]∶表示位置、级别、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
零度以下
桓权以下.——《国语·晋语》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魏晋氏以下.——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左膝以下.——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the following]∶下面
以下是代表名单
(3) [now]∶现在
以下就来谈谈具体办法
◎ 以牙还牙 yǐyá-huányá
[a tooth for a tooth;Requite like for like] 用嘴咬对付嘴咬.比喻对方怎样来,就怎样反击
以牙还牙地给他回击
◎ 以一当十 yǐyī-dāngshí
[pit one against ten] 又作“一以当十”.以一人之力抗击十人.形容军人勇猛善战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
◎ 以一警百 yǐyī-jǐngbǎi
[punish 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 用惩罚一个人来警戒众人
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汉书·尹翁归传》
◎ 以逸待劳 yǐyì-dàiláo
[wait at one's ease for the fatigued enemy] 指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
◎ 以正视听 yǐzhèng-shìtīng
[ensur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s]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
◎ 以至 yǐzhì
(1) [down to;up to]∶表示延伸
以至诸峰之顶.——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so that…,to such an extent as to ]∶表示结果
她愈陷愈深以至不能自拔
◎ 以致 yǐzhì
[as a result;so that;with the result that] 使得因此,结果,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
◎ 以资 yǐzī
(1) [as a means of]∶作为…的工具,作为…的方法
以资鼓励
(2) [make up]∶补充(不足)
以资弥补
◎ 以资切磋 yǐzī qiēcuō
[help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views] 借以帮助共同研究.资:帮助.切磋:古代把兽骨、象牙磨制成器物,叫切磋.《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匪,亦作斐,有文采的样子.切:指加工骨头;磋:指加工象牙;琢:指加工玉器;磨:指加工石头.后用“切磋琢磨”比喻学习和研讨问题,互相取长补短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Turn sb's battery against himself;Fight sb.with his own weapon] 用你自己的矛来刺你自己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论点来驳斥对方
◎ 以眦睚杀人 yǐ zìyá shā rén
[kill sb.for a petty thing] 因为小小的事杀了人.眦睚也作“睚眦”,今有“睚眦必报”一词,瞪眼睛,发怒,指极小的仇恨.眦:眼眶,睚:眼边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而 ér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词性变化
--------------------------------------------------------------------------------
◎ 而 ér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 ér
〈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 ér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 ér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 ér
〈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常用词组
--------------------------------------------------------------------------------
◎ 而后 érhòu
[then;after that] 以后;后来;然后
鸣呼!今而后(以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大家先议一议,而后正式表决
◎ 而或 érhuò
[sometimes;every now and then;at times;every so often] 有时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而今 érjīn
[now]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 而况 érkuàng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连词.何况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 而立 érlì
[thirty years of age]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而立之年
◎ 而且 érqiě
[and;(not only…) but] 表示并列互相补充或递进
他学习积极而且虚心
◎ 而外 érwài
[other than] ……之外
除此而外,别无他求
◎ 而已 éryǐ
[that is all]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基本词义
--------------------------------------------------------------------------------
◎ 而 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焉 yān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2) 鸟名 [a kind of 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 黄滔《唐城客梦》
(3) 通“颜”( yán).额 [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词性变化
--------------------------------------------------------------------------------
◎ 焉 yān
〈代〉
(1)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不在焉
(3) 哪里或那里 [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什么 [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5) 怎么 [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6)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
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焉 yān
〈副〉
(1) 如何 [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2) 于是,就,乃,则 [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 陇西、 北地,出 鸡头山,过 回中,焉作信宫 渭南.——《史记》
(3) 又如:焉始乘舟
◎ 焉 yān

于是 [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 焉 yān
〈助〉
(1)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2)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 焉 yān

(1)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2)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3)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4)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