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简述: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原理的实践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3/29 13:21:57
简述: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原理的实践意义
200字
简述: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转化原理的实践意义
韩小妹
[智者] 可能性和现实性
1、定义
现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为了全面理解可能性这个范畴,必须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要分清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有内在的根据、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变成现实的趋势.不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事物中没有任何根据,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变成现实的事情.
第二,要分清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是指具备了充分的根据和必要的条件,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指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还不充分,尚不具备必要条件,当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虽然当前无法实现,但随着现实的发展,条件的成熟,它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做那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事情,而不是去做只具有抽象可能性的事情.
第三,要分清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在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中,由于必然性和偶然性都会起作用,存在多种现实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从对人有利还是不利的角度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好莱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第四,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或然率(也叫“概率”、“几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把握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正确地规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并创造条件使有利可能性的或然率增长,使不利可能性的或然率减小.
3、辩证关系
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现实性是业已实现了当下的客观实在,可能性则是目前尚不存在,以后才会出现(或并不一定能出现)的东西.可能性学不是现实性,现实性已不再是可能性,决不能将二者混淆起来.
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现实性不能离开可能性,这是由可能性转化而来的,不可能的东西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可能性也不能离开现实性,它的内在根据存在于现实之中.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和转化而来的,同时它又包含着新的可能性,这种新的可能又将转化为新的现实.客观事物的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实现的.
4、意义
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现实的可能性有多种,基本上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两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就是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互争实现的过程.在有人参与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哪种可能性会转化为现实,除了一定的客观条件起作用外,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巨大的作用.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即使在坏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中,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所谓“做最坏的打算,力争最好的结果.”
回答:2009-05-04 19:58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XX
共0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评论 ┆ 举报
冥王哈迪斯
[文曲星] 我是政治学专业的,这些问题是我们专业的基本问题,给你一个标准答案,给我加分哦
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质、量、度.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的含义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及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认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哲学基础.
3.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意义.
辩证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4.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一致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路线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历史观:
1.社会的本质、结构和社会形态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
自然环境和人口是人类历史的自然前提,使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
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两重性.
社会意识结构是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形态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人与社会发展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社会历史观上的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表现.
人的价值及其实现.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