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什么是小麦的抗锈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5 22:32:35
什么是小麦的抗锈病
什么是小麦的抗锈病
小麦锈病
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病斑中为很多单细胞的夏孢子,称夏孢子堆.它们是由侵入到小麦植株内的菌丝体上产生的.小麦锈病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产生夏孢子外,还产生其他类型的孢子,最多的可产生5种孢子,但仍以夏孢子危害严重.夏孢子侵害和蔓延得很快,它从侵入新植株到产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8~12天.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小麦锈病有3种:一为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的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和穗上,夏孢子堆小,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虚线状,鲜黄色.该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的冬麦区.另一种为小麦秆锈病,是由禾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夏孢子堆红褐色,长椭圆形,散生,不排列成条.该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一为小麦,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害另一类植物,即小檗或十大功劳的叶片上,在其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后锈孢子又再侵害到小麦上,进行新的循环.但这5种孢子中,对小麦危害最重的仍是夏孢子.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第3种为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
关于分离定律的!小麦的抗锈病对易感锈病是显性,让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 播种后长出的抗锈病植 小麦的抗锈病对易感锈病是显性,杂合的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感锈病类型,F5播种后长出的抗锈植株 生物遗传1.小麦抗秆锈病对易染秆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秆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秆锈病 4.用纯种的高茎(D)抗锈病(T)小麦和矮茎(d)易感染锈病(t)小麦作亲本培育矮茎抗锈病小麦新品种 若甲品种为小麦的高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乙品种为小麦的矮杆不抗锈病纯种 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 现在有两种纯小麦一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一种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如图两种 高中生物第一章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让一株杂合体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 请分析3、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 生物遗传 请分析3、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