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照章理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19:58:15
1.作者为什么把故事的特定情境安排在“深夜”? 2.试根据理发师和女售票员的言行,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说最后以理发师的话作结,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文中三个人物的对话始终围绕“理发”“买票”来进行,作者不惜泼墨,着力去写,甚至读来让人太麻烦,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照章理发
解题思路: 木木老师为你提供参考答案,祝假期快乐。
解题过程:
1.作者为什么把故事的特定情境安排在“深夜”?
【答案】突出教条僵化性格 起到主题烘托作用 作者把故事的特定情境安排在“深夜”,是为了极写理发师和女售票员的教条。因为在这个时分,无论是理发店,还是售票口,一般都很少有人光顾,即使违章,也不会泄密,但理发师和女售票员仍然严格“照章办事”,这更说明规章在他们眼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高度的约束力。

2.试根据理发师和女售票员的言行,归纳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两个人的相同点是,他们都只是机械、呆板地照章办事,不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同点是,理发师前后的态度虽然有所变化,开始是“殷勤可亲”,后来是“冷淡而有礼貌”,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克制、很有耐心的;女售票员则一会儿“发火”,一会儿“焦躁不安”,一会儿“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显得年轻气盛,修养不够。

3.小说最后以理发师的话作结,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留下想象余地。结局前的情节中理发师的行为固然显得机械死板,但尚能理解,现在居然让顾客去下一个车站去刮脸,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一个荒诞的结局,起到了深化小说讽刺意义的作用。可以想象,“我”的心情瞬间会由“高兴”的云端跌落至惊呆的地面,小说对我的反应不作交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4.文中三个人物的对话始终围绕“理发”“买票”来进行,作者不惜泼墨,着力去写,甚至读来让人太麻烦,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案】对话写得越烦,越能突出理发师和女售票员的教条主义工作作风,从而对当时专制、僵化的管理体制的批判就更深刻,中心更明确。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