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第五琦和刘晏是怎么变革盐法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22 20:09:53
用通俗的语言说说第五琦和刘晏是怎么变革盐法的. 这不是考题,所以您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就行了,因为我不太懂理财,所以您说的简单为妙。
第五琦和刘晏是怎么变革盐法的
解题思路: 你是个好问的学生。希望下面的材料能对你有所帮助。
解题过程:
唐初,官民共采盐,不征税。开元六年(718)开始征盐税,但取税极轻。肃宗乾元元年(758)第五琦任盐铁铸钱使,开始改变盐税制度。规定:在产盐地区,设置监院机构,游民和旧盐户制盐要立籍,叫做亭户,免其徭役。但所产之盐全部都得卖给官府,实行官收官卖的办法。不准私卖,官府把从盐民手里收来的盐,按每斗加时价100钱出卖,计一斗盐卖价110钱。自此开始了唐代的盐专卖制度。 宝应六年(761)刘晏为度支盐铁使,对以上专卖制度又进行了改革。在既能保证国家收入,又不致加重人民负担的原则下,实行了专卖与征税兼用的制度。其具体作法,是把原来的官运官销制改为就场专卖制,即亭户所生产的食盐,由盐官统一收购,不许私自卖给商人;盐官所收的盐,就在盐场转卖给盐商,食盐的流通税包括在盐价之中,商人缴纳盐款后,可以自由运销,不受限制。这就是:民制、官收、商运、商销。官府控制了食盐的货源,掌握了批发环节,大商人也无法从中兴风作浪。同时,他还请求皇帝下令,禁止各地方征收盐车船的过境税,以免增加运盐成本。刘晏还曾采用以绢代钱的办法,有意提高绢对盐的比价,鼓励商人纳绢,既解决了军用物资,又推销了食盐及转购的麻烦。刘晏罢政后,朝廷为了搜刮钱财,盐法愈搞愈乱,除官加盐价外,盐商也任意抬价,甚至增价一借以上。盐价愈高,盐利愈大,走私漏税的现象就更严重。官府为了垄断盐利,下令禁止私卖,并采用了很严峻的刑法,但商贾为了求利,仍然偷着私卖。禁绝私盐的办法没有完全得到实行。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