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中国古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4 03:18:32

中国古代
解题思路: 答疑网规定一次只能回答一个问题。所以老师帮助你回答第二道题。
解题过程:
老师对你的问题逐一回答。仔细阅读。
最终答案:春秋战国之变革: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秦朝的统一:BC230-221 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 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 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 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原因: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重视人才;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②思想:接受 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 太学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③统一铸钱,盐铁官营。 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北魏孝文帝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 孝文帝是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有:①学说汉话;②改穿汉服;③改用汉姓(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同汉族通婚;⑤采用汉族的官制、法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 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明朝君主专制加强 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清朝君主专制加强: 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