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答语文试卷古诗文鉴赏的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5 01:16:16
每次都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 可是分数很低 我希望可以得到几个例题 有讲解
答语文试卷古诗文鉴赏的技巧
解题思路: 见解答
解题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解析: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答案: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解析: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答案: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新雷》诗中的后三句,实际上都是对“却有情”的解说,了解到这一点,答案就出来了。其中“觉春生”中的“觉”有“使……醒”之意。10.张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人,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使人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即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已亥离开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万花纷落,残红满地。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然一惊,自己不就正象这一片飘零的落花吗?但他毕竟不是俗人,面对满地堆砌的落花染成的一片火红,使人的心也被点燃了:我们这片落花,花落归根,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新雷》诗中的末句有一个关键字“待”,所以就有“渴望与期盼”的意思。《己亥杂诗》诗中也有一个关键处“化作春泥”,所以就有“奉献”的意思。 答案:1.《新雷》诗中“造物”“有情”体现在“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秋词二首 刘禹锡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1)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解析:这一题既考查了思想内容,又考查了表现手法。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和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的田园生活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首诗来看,他描写的是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