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20分)阅读下列图表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24 10:43:35
(20分)阅读下列图表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秦朝时,其政府的组织形式如图一所示,开创了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材料二:如图,秦朝以后的历朝历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中央政府组织,如图二、图三所示。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地方设行中书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须呈报枢密院,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重大民政事务须呈报中书省,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各省官员定期互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四:为解决西北军务需要,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五: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朝实行的哪几大政治制度?(3分)其地方组织形式与西周时期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在地方实行的行省制度,它是如何受中央节制的?(4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5)清朝前期,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清朝晚期,专制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请依据材料四、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从以上变化变化中可以看出我国政治什么样的发展趋势?(1分)
(20分)阅读下列图表及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3分)
差别: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分)
(2)改革: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于皇帝(2分)
(3)节制:重大民政须报中书省;军政须报枢密院;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省官互迁;受监察机构监督。(任意四点均可,4分)
(4)趋势:削弱(废除)相权,加强皇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
(5)顶峰: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2分)
打击:《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4分)(或答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可以酌情给分。)
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1分)

第(1)问考查秦朝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关键依据3分的要求必须答出三个政治制度。
第(2)问部分学生依据材料和教材知识能答出废除丞相这一要点而忽视君权高度集中要点。
第(3)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紧扣中央节制地方的限定语,注意按分答题。要答出4个要点。
第(4)问解答时要依据两则材料:材料二反映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君权和相权的消长;材料三反映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中央和地方权力的消长。
第(5)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隋唐分割相权,明代废除宰相制度,清代实行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达到顶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代之以民主共和制度,所以可以看出我国政治发展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