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作文气象物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4 11:11:51
气象物候 500字左右
作文气象物候
解题思路: 由现象到规律,内容充实,语句流畅。两篇范文帮你打开思路。
解题过程:
漫话物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 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生长、 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 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这些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物候。
我国特有的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 五日为候,三候为气(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 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 历”。老农铭记的谚语,如“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春分海 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 “物候历”的继承。
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的《春江晚影》中的 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 就是动物通过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 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的。“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特征; “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伴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 应,是以霜降雪飘、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
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三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四月下旬才花开满枝头。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你就会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 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5℃一0.6℃。由于平川与高山 气候的差别,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清。
清明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