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和词有关的问题3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2 08:27:44
1,诗与词的异同点。 2,婉约词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3,苏轼的生平及与他写的词的关系。 提前谢谢老师~\(≧▽≦)/~啦啦啦
和词有关的问题3个
解题思路: 内容涉及太广了,呵呵。老师为你提供了相关资料,请留意。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帮助,祝学习进步!
解题过程:
1,诗与词的异同点。词由诗发展而来.1.都具有韵律美,音乐美. 2.都可用于抒情,述事等思想内容的表达. 3.都有境界之说. 4.创作上都要符合格律.
不同点:1)从诗词与音乐的关系看,诗在脱离音乐之后, 变得更加成熟和繁荣,而音乐性却是词体的最基本特征。(2)从诗词的外部形式上看,律诗的句式长短相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一;诗的句法比较固定,词的句法灵活多样;律诗平仄相间、押韵固定,词的押韵则有多种新变;律诗的对仗有固定的规定,词的对仗比较灵活多样。(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关系到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内容为主;词在内容题材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主要抒写男欢女爱和相思离别。(4)从诗词的风格上看,诗庄词媚。(5)从诗词的语言特色上看,诗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是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2,婉约词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婉约派
首先是它具有“可 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
爱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抒写爱情,反映在封建礼教统治下,人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遭到迫害、受到挫折时的悲愁与哀怨,也就成为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它首先表现在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与歌颂。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作家们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或打入艳情,或寓于咏物,表面看似抒写爱情,描摹物象,实际上却别有寄托。
词人们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
战争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国破家亡之恨,生离死别之情,不断在婉约词中反映出来。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婉约词是按照美的法则来反映生活的。作家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反映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社会生活,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华彩纷呈,百卉竞妍,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为我国人民所喜爱,世代传诵,历久不衰。
代表人物及作品:
柳永(雨霖铃、蝶恋花、定风波、 鹤冲天、黄莺儿、雪梅香、斗百花、慢卷袖、
夜半乐、望海潮、彩云归、玉女摇仙佩、玉蝴蝶、八声甘州、倾杯)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渔家傲、声声慢、点绛唇、诉衷情、忆秦娥、南歌子、临江仙、一剪梅、满庭芳、行香子)
秦观(鹊桥仙、 望海潮·洛阳怀古、踏莎行、 减字木兰花、水龙吟、 八六子、满庭芳、 千秋岁、浣溪沙)
3,苏轼的生平及与他写的词的关系。
生平:
苏轼于1036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
  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昌化军,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生平与其创作的关系:
分为四个时期:
一是任杭州通判时期,这一时期,苏轼写过不少诗词,虽并未形成独立风格,但已初步显露出其文学才华,正所谓“小荷刚露尖尖角”,让人觉得后生可畏。
二是任密州知府徐州太守时期,这时苏轼的诗词创作已渐趋成熟,初步形成了豪放、旷达的词风,并开始有许多佳作问世。尤其以词·水调歌头让人耳熟能祥。苏轼通过这首词,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亲人的怀念,词中流露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极想解脱的复杂心情。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徐州时间,苏轼的词一个新的特点是开拓了新的题材,在以前的文人中很少有写农村题材的,而苏轼在徐州任上创作的《浣溪沙》则有所突破,其代表作有:
词·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些词既描写了初夏乡村生活的逼真画面,也抒发了作者深入农村大自然的经历和感受。作者从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生动表现了乡村的真实生活,清新朴实,生动真切,栩栩如生。这是足不出户的文人学士和空头文学家迷思苦想也写不出来的。
三是被贬黄州时期,这一时期是苏轼的词作达到最成熟的黄金时段,无论在数量和艺术水平上都达到了顶峰。题材最广泛,艺术水平最高。文字最优美,词风最豪放、清新、潇洒,抒情最婉约。
有学者统计,苏轼一生共创作词三百四十多首,官居密州、徐州时作词大约四十多首,寓惠州时作词7首,任职儋州时作词2首,而在贬谪黄州期间作词达107首。占他全部词作的1/4还多[1]。在此期间,不仅词作数量多,最具代表的词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除《念奴娇。赤壁怀古》外,还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不算子。缺月挂疏桐》《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等为不朽词作。
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一时期的词,被文学家视为苏东坡词作达到高峰的标致[2]。这一时期,苏轼写作的诗,数量也不少,比词的数量还多,多达几百首。[3]。
四是在谪居惠州儋州时期,此期间的苏轼已进入晚年,其诗词也随他的思想变化而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极情绪占了上风。感叹“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寓居合江楼》)“誓将闲送老,不著量行书”(《无题》),“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由于思想变化和进入晚年,不能深入了解社会,缺少生活源泉,只是“闭门思过”反省自己,在词的写作上已经没有大的进展。因此有创作上再无新的突破。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