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在线求指导: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6 02:02:13
在线求指导: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乙)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言而不以礼,是贪与淫,罪矣! 不贪不淫,而曰不可言,无乃贼人生,反人之情 世俗之不喜儒以此.孟子谓“何必曰利”,激也.焉有仁义而不利者乎?其书数称汤武将以七十里百里而王天下,利岂小哉!(宋·李觏)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文都围绕“利”是否可言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填空.
(1)孟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李觏的态度是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从辩论技巧的角度看,甲文运用了假设分析的方法,达到____________的说理效果;而乙文画线的句子则达到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效果.
4.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两项是(     )
A.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C.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D.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在线求指导: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1.(1)但如果以义为后、以利为先,那么大臣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
  (2)人不追求物质利益就不能生存(生活),为什么不能谈利益的事?
2.(1)利不可言言利会误国
  (2)可以言利谋利是人之常情
3.陈其利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使其自相矛盾)
4.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