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以《大学》为宗旨,联系《伯夷列传》 里司马迁的疑问,解释“道德功利主义”这个名词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8 15:04:10
以《大学》为宗旨,联系《伯夷列传》 里司马迁的疑问,解释“道德功利主义”这个名词的意思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
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
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
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
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
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
是邪非邪?
要写小论文了,怕名词理解错全毁
以《大学》为宗旨,联系《伯夷列传》 里司马迁的疑问,解释“道德功利主义”这个名词的意思
以现实功利为目的或交换手段的道德追求.
大学有言:富润屋,德润心.以此观之,并联系论语中孔子的相关言论,德在儒学似为自在之物;但再看下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由此看来,即便按照最初的儒家教义,道德与功利也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佛教引入之后,以果报轮回之说为内容之一的佛教正是在这一点上开始与儒教合流,千年以来,这种带有鲜明功利色彩的道德追求,已经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和行为模式,并与基督教文明下地道德观形成对照.如基督徒忏悔乃是心灵宁静和赎罪的途径,而中国人无论拜佛、拜主耶稣,内心深处乃是求得福报.
再问: 这么说司马迁和那些追求善有善报的人就是道德功利主义了?
再答: 我理解是的。 道德追求只要附带现实的功利心,就是道德功利主义,若行动上体现出来,那就是赤裸裸的道德功利主义; 若只是以道德追求来求宽泛的福报(善有善报),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不应该被归为道德功利主义,而只是从纯学术的伦理层面可以这样归类,因为这种道德追求确实不同于纯粹内心的道德追求; 再提升一个层面,应当就是出于敬畏而产生的道德追求; 最高的层面上,那应该就是纯粹出于内心宁静和完全自律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