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针对“子曰……”这5句的含义写体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8 02:36:06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写对这5句含义的体会。(各300字)
针对“子曰……”这5句的含义写体会
解题思路: 见“解答过程”。理解孔子话语意思之后,联系实际写对这5句含义的体会。
解题过程: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从这句,可得出两种含义:一是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为了明白道,为了懂得人生道理,为了真理的追求,即使马上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明白了,豁然开朗了,心情舒畅了,也就不为人生的迷惑所困扰,当然是可以满足的,死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这显示了圣人对道的渴求。二是闻道的目的是成就一番事业。从朝到夕,可以解释为很短的时间,也可以解释为一段、甚至一生的时间,无论长短,如果在很短的时间活一段“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畅快生活,做一些只有掌握了社会规律、人生规律才能干好的事,活一天也能明明白白,驾轻就熟地成就一番事业。这一理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压倒了对于死亡的恐惧,而群体伦理意识最终战胜了对于生的留恋。这种思想对后世历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从这句,可得出两种含义是:一切依照着极端自利原则的目的来行事,会招致许多怨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是增加社会财富,培养企业家阶层,指令性行政关系转变为平等契约关系,公民个人权利受法律保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是以谋利为根本动机,以追逐利润为首要法则,利欲激化扩张人类生命中的占有冲动,对人心、对社会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作用。奸商囤积居奇,不法生产者制造伪劣商品,股票投机希望一夜之间变为暴发户,以及全民经商、全国炒股、全党谋财,都是利欲腐蚀人心与社会的表现。因为利是生命中原始 的占有冲动,往往会不顾人间道德侵害他人与社会。如同过去的千年中,贪污腐败激起全社会的愤怒,导致相当多的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度产生质疑。这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均有其两面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是先秦儒家关于“孝”字道德的具体内容之一。历代都用这个孝字原则去约束、要求子女为其父母尽孝。即,孩子应该在父母身边,若有时要远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离家的小孩能捧起《论语》,若明了此句的深刻含义,便知父母之用心良苦,便会少了离家出走的孩子和焦虑万分的父母。如今,为了求学,从而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学子们不惜远行,到异地求学。但是,即使你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那也应该将所去的地方让父母亲知道。这样做父母的才能够比较踏实,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同时,也更应当珍惜与父母团聚的时间,要在这段时间给父母以最大的关心来弥补远游之缺。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作子女的对待父母要有孝心,作父母亲的对待儿女应充分理解和宽宏大量。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从这句,可得出两种含义是: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这样看来,所谓的约束是与正确有关的,也就是说,只有用正确的东西来约束自己,才能够少犯错误。那什么是正确的东西呢?很简单,道德就是最正确的东西。也可以说,经过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反复考验,孔子及儒家思想就是最为正确的,而所谓最为正确的道德就大大存于孔子及儒家思想之内。从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反复验证来看,凡是弘扬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时候,就是盛世的时候,反之则是混乱和黑暗的时期。作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过失,但是过失很多,就说明哪里一定是出了问题,其原因都是道德的约束微乎其微,要想减少过失与失误,从根本上讲就要掌握道德。因为只有道德才可以约束一切,才能够真正做到减少过失与失误。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从这句,可得出两种含义是:普通人到了四十岁仍然被人憎恶,此人已不能改善了,他这一生也就完了。有两种理解:一是人到了四十,通过自我反省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而后加以改正,改不了也就定型了;二是讲一个人活到四十岁,还是让人厌恶,看不起,他这一辈子也就完了,没有希望了。不管是那种解释和理解,都说明人的一生要知识、思想和言行的融合与统一,要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的培养。现代社会四十正处于人生的中间,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现实生活。还有绝大多数四十岁仍然还很平庸的人,一定要鞭策和勉励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这样一盏茗茶,起初的味道是浓的,中间是苦的,后来便是淡的了,而且要一直淡下去。但愿你是一杯好茶,还能品出一丝余香。其中,那更多的还是一种水的境界!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