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五个中国特色民居 要有民居样式、建筑材料、所在地理环境的介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6 05:58:12
求五个中国特色民居 要有民居样式、建筑材料、所在地理环境的介绍
快 字不要太多 1个五十字左右
求五个中国特色民居 要有民居样式、建筑材料、所在地理环境的介绍
我国少数民族的房屋风格与地理条件的关系
1.蒙古包和帐篷
蒙古包 蒙古族居住的一种圆形毡房.上部像一把撑开的毡伞,顶端的中央留有天窗,作为通气,采光和包内生火时烟尘的出口.下部四周围是圆形的毡墙,上与伞檐相接,下端直立于地上.一般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整个包都是用白毡搭铺而成的,并用毛绳从四周缚住,能抵挡风雨.蒙古包不仅轻便,易于拆卸和搬运,还具有冬暖夏凉,对大风雪阻力小的特点,最适宜于游牧生活.
帐篷 藏族牧区人民的住房.帐篷是用牦牛毛布(褐子)缀成的长方形帐幕.大小不一,当中以两根木杆为柱,一根木杆为梁支撑,外面倾斜用牛毛绳拉开紧系于钉在地上的木橛上,帐篷即算搭起.帐篷正脊高有五米许,并留有宽约十五厘米,长一点五米的的缝隙,供采光和通风.四周用草饼或土坯垒成高约四十到五十厘米高的墙垣,上堆放青稞,酥油袋等物.帐篷中央筑有土灶.灶的两边都有除灰洞.以灶为界,入口左方为女席,右方为男席.这种帐篷用牛绒毛捻纺,质地粗厚,不怕风雨大雪,也便于牧民随时搬迁.
2.吊脚楼和半边楼
吊脚楼 苗族的一种住房.建筑在坡斜地窄,有两三层阶梯的坡地上.它是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于下方竖立较长的木柱,上方则竖立较短的木柱作支撑,上铺楼板而成.一般楼下不住人,只用来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吊脚楼经济实用,别具特色.我国黔东南苗家居住的房屋,多半是吊脚楼.
半边楼 布依族住房的一种形式.它是布依族盖于斜坡之上的楼房,因其前半部分为楼房,后半部分为平房,故名.半边楼盛行于贵州红水河北岸,具有显著的山区建筑特色.
3.平顶房和石屋
平顶房 新疆南部维吾尔族人过去居住的一种简陋的平顶房屋.屋体多为长方形,约十余平方米.屋顶留有天窗,刮风时加盖,四壁不另安窗,门为单扇.由于屋顶平坦,因而可放柴草或晾晒谷物.这种房屋只要下实地基,四周砌上土坯墙壁,墙顶搭上木檩,椽子,盖草抹泥即成.新疆南部之所以出现这类房屋,除过去农民经济贫困外,也因该地区土质干燥,降雨量极少的缘故.
石屋 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下的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自治县.其首府自古就有"石城"之称.石屋的外形和维吾尔族的平顶屋基本相似.屋是正方体或长方体.墙上无窗,屋顶开小天窗.生活在高山峻岭上的塔吉克族人民因地制宜,利用天然石料建造庄园,房屋和畜圈的墙壁,因而人称他们的建筑为"石屋".
4.木瓦房和闪片房
木瓦房 瑶族的一种传统住房形式.在云南部分瑶族地区相当普遍.建房时,先把两侧的梁架立牢,然后安排脊梁,屋脊的两侧分别安五至六根檩子,代替瓦的木板,先从屋檐处盖起,一排排往上铺,直到屋脊.上一排要压住下一排,约交覆五寸左右.屋脊相接处,用木板相接,平盖一条,防止漏雨.木瓦房具有建盖容易,修补方便的优点.
闪片房 彝族三种主要建筑之一,这种房屋墙壁用土舂成或竹木篱笆排扎而成,屋顶覆盖木板或压上石板,这就是过去文人笔下的所谓:"竹篱板舍".过去闪片房建筑相当普遍,现在已不多见了.
5.干栏,竹楼和"木光黑"
干栏 壮族传统住房形式,又称"麻栏".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栏或镶木条为墙,用于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和附属建筑,用以存放粮食和农具等物.一般都用木料建成,现在人们也称之为"木楼".这种住房形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就有发现.干栏具有适应南方山区地形和温润气温的特点,故一直沿用至今.
竹楼 傣家人的住房.竹楼是单幢的,四周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院内种有香蕉,柚子,芒果等果树.竹楼呈方形,屋顶两边倾斜,形似"斗笠"(相传是仿诸葛亮的帽子而成的),复以编成的"草排"或自己烧制的缅瓦.楼分上,下两层.下层无墙,用来堆放柴火,农具,拴养牲畜,上层住人,离地约七市尺.楼板,墙壁均用粗竹直剖压平而成,或用木板而作.楼梯九阶或十阶,有走廊,阳台.室内一般分为内外两间.外间为客堂,内间为卧室.竹楼属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适应云南南部热带季雨林气候的湿热环境.
木光黑 僳僳语音译,即"千脚楼"的意思.流行于云南怒江,僳僳族的住房模式.先在斜坡上竖几十根木桩,然后在木柱离地二,三米左右搭上横条,最后铺上木板成楼.按僳僳族居住的习俗,上层住人,一般用木板镶起来或用篾巴围上;下层关牲畜,一般用木条围成.房顶用茅草或杉木板覆盖,门前设有走廊和木梯."千脚楼"下空气流通,且能防潮避暑.故一直沿用至今.
6.穴屋和"故如布"
穴屋 高山族雅美人所处的兰屿岛为热带气候,最低温度二十摄氏度,盛夏有时超过四十度,且多台风.为了适应这种气候条件,雅美人把房屋建在离地面两米多的地下.居屋四周围上木板,木板上雕图案或花纹,室内挂有羊角,鱼干,贝壳等物.房屋不装门,只有出入孔道.但因穴屋幽暗潮湿,又在离居室不远处搭有六,七尺高的木架,顶上铺草隔热,四面通风,称为夏屋或凉棚,是接待亲友,纳凉,集合的地方.
"故如布" 赫哲族早年的一种住房."故如布",赫哲语音译,意思是"地窖子".这种房修建简单.挖地两尺多深,在上面立起柱脚,再架上檩,椽和薄条,铺上草后培土半尺来厚即成.里面即可搭铺,也可挖坑.既适用过夏,便宜于过冬.修建一次能用两,三冬.
7.碉房,"克米尔"和"新阿当"
碉房 羌族的传统住房.又称"碉楼".平面呈方形,上窄下宽,顶是平的.不少地区倚山建筑,以石砌墙,墙间不用木柱,砌得平直整齐,窗户小而少,从外观看,不见木头.一排数十家,宛如古城堡,非常壮观.一般分为三层,用独木截成矩形的楼梯上下.在羌族地区,一般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及其他杂物,下层圈养牲畜,堆放杂草及沤粪.最初,羌族建筑碉房是为了防御,后来碉房逐渐形成羌族住房的普通形式.用极不规则的乱石建碉,不用石灰而只用粘土接缝,在堆砌技术上难度极大,但羌族人民可信手砌成笔直光滑,高达十余米的房墙,历经百年风雨和地震而不坍塌,这在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上是一种奇迹.
"克米尔" 维吾尔族窑洞式居室.新疆吐鲁番,托克逊一带,夏天气候非常炎热干燥,常年降雨量极少,这些地区的人民因地制宜,用土坯或砖头砌成窑洞居住.窑洞的顶上有的又建有拱形小楼,美其名曰:"克米尔建筑."天热难耐时,人们躲进窑洞.因窑洞墙半入地下,里面凉爽宜人.到了晚上,人们登楼聊天,凉风拂面,倍感惬意.
"新阿当" 独龙族古老的住房形式."新阿当"独龙语意为:"搭建在树上的房子."解放前,有的独龙人长期在大树上筑屋居住.一般选择高大结实的树木,砍去上端的树枝,利用藤条绑上竹篾或树枝作挡墙,上复茅草或树皮,以避风雨.下面用圆木凿槽,权作楼梯.树屋居地面较高者,需用几段圆木,分段架在树杈上.夜晚,撤去"楼梯",防止野兽侵袭.树端还可做了望哨,白天随时可注意四周动静,一旦发现土匪袭击,便全体下树隐匿.现在这种建筑已渐稀少.
神奇的北纬30度 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而有趣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