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00:40:55
.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
50分.好的给100
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古诗集合,就是初二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不用带拼音的,要带注释和赏析,最少要有个赏析,直接发刀下面,不要发网址,至少10首
.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
你可以在百度百科里找,知道诗名就行了.如以下的《赠汪伦》,除了注释和赏析,还有很多内容分析,很好.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78547.htm
  当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也不错,地址如下http://baike.baidu.com/view/155189.htm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李白的另一首《渡荆门送别》也行.同上,打开百科,输入古诗名即可.离别的,送别诗有很多.我就提供这些给你参考吧.希望有用.
  赠汪伦
  (唐)李白
  lǐ bǎ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xíng ,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huǐ shēn qiān chǐ ,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