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棘皮动物次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22 22:36:10
棘皮动物次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
棘皮动物次生体腔是如何形成的
棘皮动物全部生活在海洋中,身体为辐射对称,且大多数为五辐射对称,但这是次生形成的,是由两侧对称体形的幼体发展而来.
  棘皮动物的次生体腔发达,是由体腔囊又称肠腔囊(enterocoel)发育形成,即在原肠胚期,于原肠的背侧凸出成对的囊,以后囊脱落,形成中胚层,发育成次生体腔.
  体壁由上皮和真皮组成,上皮为单层细胞,真皮包括结缔组织、肌肉层及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真皮内面为体腔上皮.内骨骼有的极微小(海参类),有的形成骨片,呈一定形式排列(海星类、蛇尾类及海百合类),也有的骨骼完全愈合成一完整的壳(海胆类).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形成棘或刺,显得皮肤很粗糙,故称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是水管系(water vascular system)和管足(tube foot).这是次生体腔的一部分特化形成的一系列管道组成,有开口与外界相通,海水可进入循环.水管系包括:环管(ring canal)、辐管(radial canal)和侧管(lateral canal)(见图12-7).侧管连于伸出体表的管足,管足有运动、呼吸及摄食功能.依管足的分布,棘皮动物的身体可以区分为10带区,有管足的带区称步带(ambulacrum),无管足的带区称间步带(interambulacrum),二者相间排列(图12-15).
  棘皮动物一般运动迟缓,故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发达.雌雄异体,个体发生中有各型的幼虫(羽腕幼虫、短腕幼虫、海胆幼虫、蛇尾幼虫、樽形幼虫、耳状幼虫、五触手幼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