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化学 > 作业

2014年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搜搜做题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06/11 00:52:28

2014年初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解题思路: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解题过程:
中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第六单元考点总结
溶解现象
【考点梳理】
考点1 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2 +3
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2 乳浊液的乳化
1、把一种化合物添加到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油分散到水中,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2、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
考点3 悬浊液、乳浊液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人生病时需喝药水,有些药水上层是澄清液,下层是很细的不溶于水的药粉。这类药水的瓶上常常标有“服时摇匀”的字样。在摇动瓶子时,瓶里的液体会变得浑浊而不透明。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浑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活中很多像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4.思考:将泥浆水、牛奶与高锰酸钾水溶液、蔗糖溶液情况比较,能不能说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是否透明
不透明,浑浊
透明
久置是否分层
久置分层
久置不分层
特点
不均一、不稳定
均一、稳定
类型
混合物
小结:(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
(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常用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实例:碘酒溶液,酒精是溶剂;汽油是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
考点4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
溶解时温度升高的如:NaOH、浓H2SO4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
溶解时温度降低的如:NH4NO3
考点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①“饱和”、“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2. 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具体来说,一定温 度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有两种:①若溶液中有溶质,观察溶质是否减少,如不减少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②若溶液中无溶质,可试着加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如溶质不溶解,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3.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无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5)在一定温度下,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
考点5 溶解性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用易溶、微溶、难溶描述。
2、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3、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质量
4、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5、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考点6 溶解度曲线
1. 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
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
叫做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的含义:
例: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同 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考点7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1.定义: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压强:随着压强的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 混合物的分离
适用范围固体与液体分离
过滤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混合物的分离 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结晶 较大的固体物质
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不大的固体物质
考点9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关系式 溶质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 ×100%
溶液质量
考点10 溶液的配制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装配贴签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装配贴签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考点11 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1、 关系式的计算
2、 溶液的稀释计算(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12 晶体及结晶(拓展考点)
(1)晶体:凡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如食盐晶体是正六面体(立方体)。
(2)结晶:①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 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②结晶的方法:a.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加热蒸发结晶。b.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考点13 利用溶解度知识配制溶液、分析 物质所受浮力改变情况等问题(跨学科渗透考点)
在液体中如果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则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如果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由公式 可知,只要我们改变液体的密度,则浮力就会改 变,如果液体的密度变小,则浮力变小,物体要下沉;如果液体的密度 变大,则浮力变大,物体要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