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惯性指数为1,故不是正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2:40:27
负惯性指数为1,故不是正定
A.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上移到月球上惯性减小为1|6

A错是因为在月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而物体本身的质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惯性不变.B对的是因为加上螺钉机器的质量增大,惯性也增大

把(2a的负1次方除以b²)的负2次方化为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为( )

把(2a的负1次方除以b²)的负2次方化为正整数指数幂的形式为()[2a^(-1)/b²)]^(-2)=[2^(-2)}*[a^(-1)}^(-2)]/(b²)^(-2)

n阶矩阵a是正定阵,证明a*也是 正定阵,使用正惯性指数证明.

思路:a正定则它的逆a^(-1)正定且行列式|a|>0,所以a*=|a|a^(-1)正定.再问:这个我知道,但是a-1如何证明再答:若k1,k2,...,kn是a的所以特征值,则它们的倒数是a^(-1

当幂的指数为负分数怎么算

a^(-b/c)=1/(a的b次再开c次方)

证明矩阵A正定的充要条件为它的正惯性指数与秩都等于n

首先要知道结论:非退化的线性变换不改变二次型的正定性故我们不妨设A=diag(d1,d2,…,dn)设f(x1,x2,...,xn)=X^TAX=d1x1^2+.+dnxn^2.必要性因为A正定,所以

线性代数实二次型正惯性指数

10.(C).f=(x_1+x_2)^2+x_3,所以正指数是2,Kernel是1维的,负指数是0.19.2.对应于x_1和x_3.而x_2那里贡献了一个负的惯性指数.20.啊……计算.按说是要把矩阵

线性代数里正惯性指数的问题

F=x1^2-x1*x2-x1*x3+x2^2-x2*x3+x3^2=(x1-x2/2-x3/2)^2+(3/4)*x2^2-(3/2)*x2*x3+(3/4)*x3^2=(x1-x2/2-x3/2)

考研数学三:线性代数负惯性指数问题 题目为蓝笔写的.答案中画红线部分,令的部分是怎么令的?就是我不

这个一般就算特征值就行了.看有几个正根几个负根至于这种方法,比较特殊,属于配方法的特殊情况.没有x1,x3平方项的时候,一般就是那么设x1=y1+y3,x3=y1-y3没有普遍意义,只对特殊题型看上去

线性代数,正负惯性指数

正惯性指数2,负惯性指数是0.是这样的,你把二次型转化成一个矩阵;2,1,11,2,-11,-1,2解除这个矩阵的特征值,看特征值有几个是正数,有几个是负数,就分别对应正负惯性指数的个数.这里接的特征

电场力做负功,故正电荷的电势能为负

答:这种说法错误.解析: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变化的相反数,因此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少,做功的数值就是电势能的减少量.但电势能减少也不代表电势能就是负的.就像说:温度降低了,但你不能确定现在的温度一定到

请问负惯性指标为0为什么不是二次型正定的充要条件?实二次型的矩阵不是一定满秩的吗?

我书上是这么说的,正定的充要条件是正惯性指数为n,确定可从它推出负惯性系数为0,也就是说负惯性条件是正定的必要条件,但负惯性系数为0可以逆推到正惯性指数为n吗?如果能,它就是正定的充分条件,又充分又必

设A为正定矩阵,证明|E+A|>1

A正定,故A的特征值λ都大于0所以E+A的特征值1+λ都大于1所以|E+A|(等于它的所有特征值之积)>1.再问:特征值可以相加吗?例如A,B均为N阶矩阵,如果A的特征值为a1,...an;B的特征值

设A,A-E都是n阶正定矩阵,证明E-A^-1为正定矩阵

正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所有特征值为正,故可如图证明.经济数学团队帮你解答,请及时采纳.谢谢!

矩阵.急设A是三阶实对称矩阵,其对应二次型的负惯性指数为2,且I 2i+A I=I i+A I=0,计算I 2i+3A

对于任何非负实数t,A=diag{-2,-1,t}总满足条件,显然2I+3A=diag{-4,-1,2+3t}的行列式是无法确定的,不过至少可以肯定非零

证明半正定矩阵特征值非负

对于实对称阵A,一定存在可逆阵P,使得(P^T)AP=diag(a1,a2,...,an)其中a1,a2,...,an为A的特征值.对于任意列向量Y=[y1,y2,...,yn]^T,做列向量X=PY

矩阵惯性指数怎么求

化为标准形啊!也可以求特征值,特征多项式有几个正根(重根按重数计算),正惯性指数就是几.负惯性指数同样计算负根.

高数中,正定二次型秩与正惯性指数和负惯性指数的关系是什么?

设矩阵是n*n阶正定二次型秩是满秩n,正惯性指数为n半正定二次型秩为r,(

指数是负的怎么算例如:2/1^-1

负指数的计算一般是转化为正指数来算.方法是将底数的分子分母颠倒后,去掉指数的负号.例如(2/3)﹣²=(3/2)²=9/4.如仍有不懂欢迎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