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带上有7个间隔,逐差法求加速度时,为什么去中间数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5 21:32:26
纸带上有7个间隔,逐差法求加速度时,为什么去中间数据
如图所示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系列点,图中所标的是相隔4个点所取的计数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有:DE-AB=3aT2解得:a=DE−AB3T2=0.0583−0.03623×0.12≈0.74m/s2由于△x=DE-CD=CD-BC=BC-AB故:B

如图所示是一小车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过程中,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纸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由此可以得出

打c点时的速度vC=BD2t=0.1116m+0.1618m2×0.1s≈1.37m/s;小车加速度大小a=DE−AB3t2=0.2116m−0.0618m3×(0.1s)2≈5.00m/s2;故答案

为什么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时间间隔,那个不是还要数点然后*0.02

直接得出的意思是不需要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那个0.02就没有通过物理公式去计算而是直接数出来的再问:但是还是要数有几个点然后乘以0.02,这样就不是直接得出的啊再答:这就跟你用尺子读数一样,乘以0.0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

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由题意可知:△x=aT2,其中△x=7.5×10-3m,T=0.1s,故带入数据解得:a=0.75m/s2.

高中物理题目下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时打出的一条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为50Hz,所以时间间隔为0.02s且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从1到2平均速度为0.0362m/0.02s=1.81m/s同理从4到5平均速度为0.0583m/0.02s=2.915

两棵树中间有( )个间隔,三棵树中间有( )个间隔,四棵树中间有( )个间隔,

两棵树中间有(1)个间隔,三棵树中间有(2)个间隔,四棵树中间有(3)个间隔,以后依次类推,公式就是x棵树中间有(x-1)个间隔

这条纸带,每两个点间隔为0.1s,为什可以这么算:T是什么?如果纸带上只有5个点(四个间隔),

这是用逐差法求的S2-S1=aT^2S3-S2=aT^2两式相加S3-S1=2aT^2Sm-Sn=(m-n)aT^2本题中用S6-S3=3aT^2S5-S2=3aT^2S4-S1=3aT^2三个相加得

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确定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记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0.10s.求每隔0.10s

VB=⊿x/⊿t=(3.62cm+4.38cm)/2*0.10S=0.4m/sVC=⊿x/⊿t=(4.38cm+5.20cm)/2*0.10S=0.479m/sVD=⊿x/⊿t=(5.20cm+5.9

如图为接在50Hz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在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5个点所取的记数点,

(1)根据x45−x12=3aT2得,物体的加速度a=x45−x123T2=(5.83−3.62)×10−23×0.01=0.737m/s2.(2)因为aT2=x45−x123=0.737cm,则x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所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在纸带上选

各点时间间隔是0.1sVb是AC的时间中点,应该是他们的平均速度,因此Vb=5cm/0.2s=0.25m/sCE的平均速度,先求CE的距离14-5=9cm,因此平均速度是9cm/0.2s=0.45m/

假如纸带上有六个点,之间的五个间隔依次增大,分别为s1,s2,s3,s4,s5,如何用逐差法求这一段的加速度

因为(x4-x3)+(x3-x2)+(x2-x1)=x4-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所以,我们可以由测得的各段位移x1、x2……求出a1=x4-x1/3T2,a2=x5

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在纸带上打出的痕迹不是间隔清晰的点,而是间隔清晰的短线,其可能原因有哪些?

振针太低了,离纸带太近再问:不是这些,是电源电压偏高还是偏低?振针与计时器底板的间隔偏大还是偏小?再答:间隔偏小,(离纸带太近)电压偏高再问:谢谢了

1.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的电源是50Hz的交流电,其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纸带上记录的时t,则T=_

1.T=1/f=1/50=0.02sN个点构成(N-1)个时间间隔,所以t=(N-1)T2.以斜向下为正反向(与加速度的正值方向一致),那么V初=-4m/s,V末=6m/st=(V末-V初)/a=(6

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了一系列的点,从中选出的一条纸带如图,图上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

时间间隔是0.02,BD之间距离为51-15=36cm,Vc=0.36/0.04=9,BC=32-15=17,DE=72-51=21,a=0.21-0.17/0.02的平方=0.01再问:为什么是0.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纸带上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平均V0-1=1.8M/SV1-2=2.3M/S加速度a=(2.3-1.8)/0.1=5m/s^2算出加速度就能算出2-3的速度也就是V2-33=2.8M/S同理可得V3-4为3.3M/SS3-4=V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的纸带,纸带上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

关于公式的来源:我们现在假设有一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其速度为V1,经过时间t后,它的位移为X1=V1t+1/2at^2又经过时间t后,它在第二个时间t内的位移为X2=V2t+1/2at^2

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上的点间隔越来越大,该纸带越拉越快,判断的理由是

打点计时器用的是交流电,每两个点之间间隔0.02秒,时间恒定不变.而点的间隔越大,就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来越大,也就是速度越来越快.再问:哦哦哦哦,正解!再问:。。。你不应该谢谢我吗?再答:?再答

一条截取的纸带上有O、A、B3点.两点之间时间间隔T=0.1s.OA=1.4cm 2.2cm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v(oa)=0.014/0.1=0.14m/sv(ab)=0.022/0.1=0.22m/s